数字合璧:“复位”那些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

“我们把中国海外流散文物的信息带回中国研究和复原,再将文物母体原境的信息整合,给到收藏这些中国文物的海外博物馆,让它们能展示更加完整的中国文化。”

(本文首发于2022年11月10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悠翔

古城西安,在西安交大的一个实验室,研究人员正操作鼠标,在计算机屏幕上小心翼翼地拖动一些虚拟的“碎块”。

现实中,这些残片是1930年代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北魏浮雕《文昭皇后礼佛图》被盗凿后支离破碎的样子。同在1930年代,它们中的部分被带到万里之外的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以下简称纳尔逊博物馆),博物馆将其重新拼成《文昭皇后礼佛图》,展览至今。因种种原因,这幅“拼图”并不完整和精准。

纳尔逊博物馆藏《文昭皇后礼佛图》。 (受访者供图/图)

在计算机屏幕上,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是《文昭皇后礼佛图》被盗凿前的原始照片与其残壁数据模型处理后的原始轮廓正投影相。原始照片来自历史资料,残壁数据则采集自距西安三百多公里的龙门石窟。

在虚拟空间中,研究人员每拖动一块“碎块”时,都会仔细比对它在残壁模型浮雕轮廓上的位置关系,思考如何将其回归原位,寻回早已散轶的整体信息。

借助数字技术,龙门石窟的一些历史风貌被中外研究人员联手复原。图为贾濯非完成的《文昭皇后礼佛图》实体浮雕复原。 (受访者供图/图)

这是“中国海外流散文物数字化工程”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2020年,在唐仲英基金会支持下,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与西安交大艺术系三维造型艺术现代数字技术应用研究中心联合启动中国海外流散文物数字化工程,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尝试实现对中国海外流散文物的造型和原境复原。在此前的2015年,双方已经联合开始了对北京智化寺的数字重建。

数字复原后的智化寺万佛阁藻井(局部)。 (受访者供图/图)

目前,智化寺的数字重建已基本完成,《文昭皇后礼佛图》的数字复原也完成大半。接下来,与《文昭皇后礼佛图》合称《帝后礼佛图》的另一块浮雕——如今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北魏《孝文皇帝礼佛图》,也即将迎来数字复原。

治疗历史的创伤

西安交大艺术系教授贾濯非对南方周末回忆,2018年5月,在美国堪萨斯城的纳尔逊博物馆里,自己第一次见到了《文昭皇后礼佛图》的展陈实物。修复后的浮雕被安放在石刻馆的重要位置,展示环境极佳。在纳尔逊博物馆最富盛名的中国庙宇展厅,智化寺万佛阁藻井与山西广胜寺下寺后殿巨幅壁画《炽盛光佛佛会图》、辽代木雕水月观音、清代雕花格门扇和几尊佛教造像一起,营造了令人震撼的中国文物展陈环境。

纳尔逊博物馆,智化寺万佛阁藻井被陈列于山西广胜寺壁画《炽盛光佛佛会图》上方。 (受访者供图/图)

北京智化寺万佛阁现状。 (智化寺数字重建项目网站资料图/图)

但在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山西广胜寺、北京智化寺等处,这些文物原来所在位置却空空如也。

纳尔逊博物馆《文昭皇后礼佛图》展陈环境。 (受访者供图/图)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文昭皇后礼佛图》所在残壁。 (受访者供图/图)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因历史原因,大量中国文物流落到欧美、日本等地,其中包括许多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造像与浮雕、壁画,以及山西多地的泥塑彩绘、大型壁画……它们本为(石窟)寺、观、建筑群体不可移动的一部分,却被人为拆解移动、盗凿贩卖,离开了母体与故土。在流散过程中,这些被“肢解”的文物再度遭遇伤害。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的北魏《孝文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后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有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