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企在中国:“以前是Buyer,现在是Seller”

“如果你愿意多付点钱,(洁具)也可以享受汽车级别的电镀品质。”

中国劳动力便宜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来到太仓投资的德企都是因为中国有庞大的市场。

过去中国企业都是向德国学习,最近几年出现了对德国进行技术、管理模式的“反向输入”。

(本文首发于2022年11月24日《南方周末》)

发自:苏州太仓

责任编辑:冯叶

德企托克斯处处体现着一丝不苟的德国形象,建筑墙体为白色,其余部分则是一水的绿色。 (南方周末记者 施璇/图)

2022年11月初,就任不满一年的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成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首位访华的欧盟和西方国家领导人。

与朔尔茨一起来华的,还有一个由巴斯夫、宝马、大众等12家企业高管组成的代表团,其中一半企业位列世界500强,行业覆盖化工、汽车、医药生物科技、金融、能源、制造、食品、运动用品领域。

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国是德国的第二大出口国,出口额增长8.1%至1036亿欧元;中国还是德国第一大进口国,进口额增长20.8%至1417亿欧元。

上述代表团中,巴斯夫、宝马、大众近期均追加了在华投资,2022年前三季度德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114.3%,这些企业的投资占了大头。

不过,德国对华投资的版图远不止这些名头响亮的大公司,截至2021年底,在中国的德国企业约有5000家。其中近1/10德企均落户苏州市太仓县,令太仓有了“德企之乡”之称。

南方周末记者近日前往太仓,访问了德国中小企业、家族企业以及“隐形冠军”,了解它们在中国投资的变迁。

汽车,还是汽车

“张先生,是太仓大还是江苏大?”多年前,德国公司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张臻伟在德国受访时收到过这样的提问。由苏州代管的县级市太仓,在德国比在中国拥有更大的知名度。

太仓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六百年前,郑和在这里七下西洋,目前距离上海仅需一小时车程或半小时高铁。

克恩-里伯斯主营汽车安全带卷簧,1993年,其总裁斯坦姆来到中国选址设厂,觉得太仓浏河塘两岸的杉树很像家乡的黑森林,便决定留下,成为第一家落地太仓的德国企业。

近三十年间,共450家德企纷至沓来,在太仓累计投资超50亿美元,总产值超600亿美元。

在太仓不难遇到具有德国特色的餐厅、酒吧、面包房和风情街,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鲜少能见到德国人。不过,德企在太仓大多奉行本土化战略,许多负责人都是中国人。

1990年代,在外企工作还是个稀缺差事,要通过上海市对外服务公司派遣,外派雇员不过几千人,从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专业毕业的张臻伟便是其中之一。

1995年,张臻伟离开三星电子上海办事处,出任克恩-里伯斯总经理,当时,太仓撤县立市刚刚两年,几乎看不到人,“太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淑华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