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冥诞150周年:钱锺书、余光中、夏志清笔下的罗素

夏志清读艾略特的传记,发现传主夫妇与罗素关系暧昧。罗素驰骋情场,把艾略特的新婚太太费文·海乌也“搞”过去了,害得艾略特痛苦难堪。他的“升华”解忧之道,是写诗。

责任编辑:刘小磊

今年是罗素150岁冥诞。 (资料图/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香港读大学时,越南的烽火一直在燃烧。读新闻,看到九十多岁的老哲学家罗素慷慨陈词,带头反对越战,非常感动。读他的书,知道他生命中最为萦回于怀、激情洋溢的,一是对知识的追求,一是对爱情的渴求,一是对人类受苦的不忍之情。青青子衿,读来有火花噼啪的共鸣。喜欢罗素,那时好像还写过一二短文,在报上发表。大学毕业后留美,越战持续,新闻里偶有他的消息;因为所学与哲学没有大关系,这位哲学家也就在脑海淡出了。

最近澳门大学举办第九届南国人文论坛,以“中国作家与西方哲学”为主题;今年正好是罗素150岁冥寿纪念,就讲讲罗素吧。我将讲的是几位现代学者作家笔下的罗素。他们聚焦不同、角度有异,折射这位大哲学家的为人与为文,趣味盎然。摸的是“大象”的不同侧面,但这几位都是耳聪目明的智者,获得的绝非“盲人摸象”那种印象。学术点说,我讲述他们阅读罗素之所得,不妨视作一项文学批评的“读者反应”(reader’s response)研究。涉及的读者是钱锺书、余光中、夏志清。

钱锺书1984年8月摄于北京寓所楼下。 (黄维樑/图)

钱锺书:“罗素肯敷衍中国人”

钱锺书的小说《围城》在1947年出版,夹叙夹议、嬉笑怒骂中,罗素是一个小配角。话说有人请方鸿渐、褚慎明、董斜川等吃饭,都是知识分子,当代文坛和中外学术界成为月旦话题。褚慎明曾留学欧洲,读的是哲学,大谈他与欧洲哲学家的“交往”。他讲述在伦敦与罗素聚晤,谈到“哲学家学家”(philophilosophers)一词。方鸿渐听到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