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应该捐赠给博物馆吗?最佳归处永远是真爱、真需

古来许多贤达都能看清自己与所藏书籍文物之间的关系,会刻一枚“某某经手”“某某过眼”的收藏印钤于纸面——知其终将散逸,泽被他人

(本文首发于2022年12月15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斌

淹留西安,无所事事,时常以淘换旧书、搜购旧物消磨时光。

常去的某家旧书店,地在某大学西门外。某位教授,退休之后也是常客,年深日久,与老板极熟识。后来老教授身体每况愈下,大概也是在旧书店中见惯了各种人家散逸而出的图书,于是对待自己的藏书态度相当豁达,多方叮嘱:身故之后,所有藏书除却家人有意存留的部分外,其余全部售予书店老板。

后来老教授辞世,西京城中的淘书客得此信息,纷至沓来,最终皆大欢喜。一者老教授一世藏书没有被当作普通旧书论斤回收,二者数年交往的旧书店老板不无小补地赚上一笔,三者为数许多的淘书客无论经济还是知识都受益于这批藏书。

书籍也好,文玩古物也好,其实很重要一部分价值来源于流通。在流通的过程中,更多的经手者从中学习知识,开拓眼界。小处来说,怡情养性了经手者;大处来说,经手者著书立说,遗泽后人,比如民国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蓁蓁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