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减碳,拥抱绿色舒适生活

出生于六零年代,谢远建对小时候的冬天记忆尤深,连云港的风寒冷刺骨,轻轻松松就把小孩子的手指吹出了痛痒的冻疮,把家乡的河流吹出了一层足以滑冰的冰面,“气候变暖,现在的冬天都已很难复制那时的严寒”。

谢远建工作之余还喜欢爬山,尤其是和朗诗的同事们一起攀登雪山。然而,气温升高使得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的登山道路总是受到雪崩的影响,而六七年前在“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上,谢远建看到万年冰盖只余些许断面残雪,“我们那次登山连冰爪都不用穿,也许过不了多久,这个非洲之巅的冰雪就会消融不见”。

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只有些许断面残雪

气候变化之急迫,极端天气之频繁,都促使谢远建在绿色建筑的事业上执著追求,“这比传统建筑师的工作拓展了很多,对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要求更高”。

作为朗诗控股首席技术官、朗绿科技副总裁,谢远建主持负责朗诗历代产品打造管理及产品创新工作,包括国街系列、绿郡系列、熙华府系列、自由方舟、健康堡垒等,这些都是高舒适度、低能耗的科技住宅产品,以高性能外围护体系为基础,采用辐射制冷制热与置换新风系统,效率更高的同时可实现“恒温、恒湿、恒氧”的居住体验。

可以说,中国房地产建筑行业高歌猛进二三十年,粗放的生意模式注定了高能耗、高排放的命运,而朗诗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少有人走的道路”。朗诗董事长田明是一个坚持理念的人,哪怕在2008年前后市场非常萧条、竞争压力非常大的时候,仍然坚持为用户提供绿色舒适的居住体验。

在谢远建看来,朗诗绝不是“孤勇者”,当房地产剥去投资属性财富工具的标签,走出当下“冰河期”,消费者话语权越来越大,尤其是设立了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绿色、节能、减碳、舒适的住宅将是行业未来发展和比拼的方向。

谢远建潜心研究绿色建筑

2016年,朗诗联合多家房企(机构)在房地产行业内共同发起“不绿色不采购”的绿色供应链行动,当年40多家房企加入该行动,截至目前参与房企超过100家,绿色采购品类达到13个。

“因为房地产商每年采购订单量巨大、涉及繁多,大家手上拿着订单买东西,告诉供应商如果你不绿色我就不买你的了,这对推动供应商的绿色转变是非常大的力量,可能比一个命令要求效果还好,因为这样涉及供应商的产品到底能不能够卖出去。”谢远建介绍,今后朗诗的绿色采购品类还会增加。

领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也参与了朗诗发起的绿色供应链行动,两者拥有一段持续十余年的合作友谊,巴斯夫一直以来是朗诗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谢远建认为,科技住宅对于建筑的外墙保温性能要求很高,一般的材料难以胜任,而巴斯夫研发的建筑保温材料灰板相对来说在这个领域是非常优秀的,性能又好又比较薄,和朗诗的需求非常吻合。

在朗诗太湖基地,朗诗和巴斯夫一起研发和建设了一座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名为“巴斯夫楼”。巴斯夫跟建筑应用相关的三十几种材料都在这座楼里得到科学的应用,能够改善室内空气的品质,减少污染,提升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验。

“这个被动式超低能耗的应用,能够给建筑节能80%以上,远超国家标准。”每当说起这些成就,谢远建就流露出由衷的喜悦和满足,他希望未来这样的被动式建筑能更上层楼,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应用,“绿色建筑从来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要变成一个产品。”

“为气候而变系列视频之绿色建筑

让牲畜吃得刚刚好

对日渐频发的极端气候感受颇深的不仅有人类,还有动物。

奶牛就是典型“怕热不怕冷”的经济动物,适应寒带生活的它们,由于环境温度升高,奶牛的热应激会增加,产奶量也会随之减少。

“为了便于运输,近些年不少牛场迁往南方,相比冬天,夏天奶牛产奶量最高会下降40%以上,今年的极端高温,不仅产奶量下降,奶牛的机体健康都会受到影响。”喻涛的话语无不透露着对奶牛的关心,像他这样的养殖工作者,对待农场的动物犹如自己的孩子。

喻涛目前担任上海凯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他已深耕畜牧行业25年。1995年毕业时,他还获得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大学教职,但两年后便选择“弃文从农”。

喻涛研究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这一抉择源于他小时候记忆深刻的画面。在当时,市场里猪饲料的价格比大米还高,“我们的想象中大米已经是最好的东西,不舍得给猪吃,然而猪饲料竟然比大米贵两倍以上。”震惊之余,他也对饲料充满了好奇。大学任教期间,他观察到中国畜牧业仍然以散户为主,养殖效率低,决心用所学改变现状。

于是,回归畜牧业伊始,他就暗下决心要提高我国的养殖效率——让动物少吃饲料多产蛋、多产奶、多产肉。

实际上,不仅气候变化会影响畜牧业,畜牧业也一直是碳排放大户,会对气候产生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畜牧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大概占全球总排放量的近15%。“如果全世界所有牛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碳排放水平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中国、美国。”比尔·盖茨曾在书中说。

这一数字触目惊心,喻涛认为,“只要有一头奶牛在,它就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如果我们把奶牛的数量降下来,奶制品的供应量提上去,就在为减排作贡献。”

“精准饲养”就是破题关键,在畜牧业,最理想的状态是动物吃的每一颗饲料都“不多不少”地满足了动物的营养需求,即“全面营养”。木桶原理也同样适用于畜牧业,在饲料配方中,需要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元素,合理搭配,实现营养均衡。而且在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所食用的饲料也有差异,例如在蛋鸡的产蛋高峰期,蛋鸡饲料既要能满足其维持需要,又要能满足产蛋需求。他感觉,自己的工作过程如同“雕刻”一般,精益求精,“精准饲养”着每一只动物。

工人正在将精准配方的饲料装上车

气候变化对饲料存储和动物饲养环境都提出了挑战,通过与巴斯夫合作,凯迈将原用于飞机涂层的热反射涂料用于饲料桶仓和牛舍顶层,利用创新的方法降低桶仓温度,减少原料损失,减少奶牛的热应激,一样可以提高养殖效率。

多年来,凯迈运用巴斯夫产品和技术,专注于经济动物健康养殖领域,为现代化牧场、养殖场提供服务,解决动物营养、生物安全及饲养环境问题。

“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难还是推广。”喻涛在与下游厂商接洽、推广技术时发现,客户往往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担忧增加的成本。为一个桶仓涂刷热反射涂层需要花费上万元,客户认为没有必要使用,“但经过我们跟踪1-3个月之间的饲料损失情况,他们就会意识到有非常直观的经济回报”。

随着科技进步,在饲料中添加额外的营养元素同样可以达到“少吃饲料多产奶”的效果,喻涛最近就一直在推广能够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β-胡萝卜素在奶牛饲料中应用的技术。

喻涛感叹,再好的技术也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推广,才能被大多数的用户所认知。中国土地资源稀缺,不能为奶牛提供足够多的优质青绿饲料,这将导致养殖场奶牛饲料中普遍缺乏类胡萝卜素。他计划,通过自己的推广和努力,在未来将中国β-胡萝卜素的使用规模从目前占奶牛存栏量的3%-5%提高到30%以上。“这算是我的终极的职业规划。”

“我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我争取十年之内,在退休前完成这个工作。”他充满斗志。

“为气候而变系列视频之低碳农牧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