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2》,要特效有特效,要剧情有特效,要角色还是有特效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编剧缺乏科学素养和科幻精神。

责任编辑:刘悠翔

2022年12月16日,历时13年,数次跳票之后,詹姆斯·卡梅隆的特效科幻巨作《阿凡达》的续作《阿凡达:水之道》在中美院线同步上映。截至2022年12月18日,上映仅三天的《水之道》在中国大陆的票房就超过3.9亿元。与此同时,《水之道》还获得了豆瓣电影评分8.2、IMDb评分8.1(满分均为10分)的高分,称得上叫好又叫座。

但是仔细观察一下对《水之道》的评价,就会发现,所有的好评全都聚焦在画面和特效上,而对于一部电影更为重要的剧情和故事则鲜有讨论。这让人不得不思考,除开画面和特效,《水之道》是一部配得上如此票房和好评的电影吗?

《水之道》的视觉和特效为观众们普遍称赞。图为该片概念图。 (资料图/图)

“皇帝的金锄头”式的科幻设定

科幻设定,或者说世界观,是一部科幻电影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科幻电影区别于其他类型电影的根本特征。

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其中的科幻设定,并不是独立于其他部分存在。恰恰相反,这些科幻设定,会作为电影剧本构建最初阶段就需要全面思考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影片的各个层面。

比如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其中的核心设定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因为太阳要熄灭了,所以全体人类把地球改造成了一艘巨大的飞船前往新的目的地。

围绕这个设定,有了大到“行星发动机”“国际空间站”,小到“运输车”“蚯蚓干”之类深入电影各个角落的设定。这些设定也影响到整部影片中人物的活动和行为动机,显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完全不同。这些加在一起,才构建出了《流浪地球》中那个真实可信的世界。在此基础上,《流浪地球》的故事才是真实可信的。《流浪地球》电影之所以好看,正是来自这样的真实感。

但是在《水之道》里,完全不是这样。

《水之道》概念图。 (资料图/图)

1970年,赞比亚修女玛丽·尤肯达向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恩斯特·施图林格博士提问: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吃不上饭,他怎么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施图林格博士回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