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亿人的“头”等大事,和TA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古至今,人类就一直被脱发所苦。

“特视名利如脱发,甘澹泊如头陀。”《指月录》就曾记载,北宋王安石向蒋山禅师请教禅宗要旨,蒋山告诉他,要把名利看做脱发一样毫不在意,澹泊如苦行的头陀。从侧面不难窥见,“脱发”是古今人类共同的烦恼。然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像得道高僧一样对自身形象毫不在意的解脱法门,未免过于超脱。

但像现代人这样,从20岁上下就被脱发困扰,恐怕也是古人想象不到的。

当22岁的小浩站在镜子面前凝视自己,这位刚刚毕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习惯性地皱起眉头。顺着他的目光,可以看见明显上移的发际线,尽管远没有到“秃”的程度,但透过稀疏的发丝,隐约可见头皮。

图/视觉中国

这一情形总在每天重复上演。如果超过两天没有洗头发,小浩便更加不愿意站在镜子面前,然而这样的困扰并非小浩独有。

“头”等大事

“脱发”和“22岁”似乎很难让人联系在一起。然而小浩的脱发从高中时期就已初现端倪。“那时候头发特别密,但你能感觉它在掉。后来上大学这几年,每次洗澡都是一地头发。”小浩的脱发已经有相当长的历程。

和小浩一样不愿意面对镜子的,还有2.5亿正在经历脱发困扰的人[1]

图/视觉中国

和普遍认知中“谢顶是中老年男性的标志”不同,脱发人群不但快速扩大,年轻化趋势也日趋明显。“一是营养结构的改变带来了发育的提前,女孩的月经和男孩的胡子都提早出现;二来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植发中心主任吴文育教授表示。

女性同样感到脱发问题的严峻。41岁的林女士已经和自己的头发斗争了长达5年,自从生下二胎,她每天都烦躁于梳子上大团大团被带下来的头发,这些头发仿佛永远掉不完,无时无刻不在离她而去。

追溯脱发的原因,林女士坚定地认为是生育导致的身体机能衰老,尤其二胎降生后,“不仅头发少,而且白头发多”。她和同龄朋友交流过这个观点,以生育为分水岭的脱发现象非常明显。年龄固然是一个因素,抚育幼儿、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叠加的多重疲劳则让很多女性不得不提前迎来毛发疾病。“又要赚钱,又要抢菜,又要操心小孩。”

尚未承担太多社会和家庭责任的小浩则清楚,不良的生活习惯加重了他的脱发。作为一名足球比赛的直播解说员,小浩的工作时间必须完全贴合赛事,熬夜是常态,而且一度饮食十分油腻。“一盘菜里我只把肉挑出来吃,有段时间甚至一点蔬菜都不吃。”

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共同生活:不规律作息,缺乏运动,饮食重口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植发中心主任吴文育教授曾表示,我国人口发生脱发现象的平均年龄约在30岁。

趁着年轻“为所欲为”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个数字。与小浩和林女士相比,周伟的脱发似乎要归咎于自己。年前的周伟热衷于改变发型,甚至刚做过十几天,马上又做一次。高频率的烫发后,有一天醒来,他发现枕头上掉满了头发。

“烫之前明明一点问题都没有……”现在的周伟已经再也不想烫头发了。

另一些人的脱发则是因为“不可抗力”。42岁的公务员方先生脱发已有7年时间,但提及这个问题,他表现得十分坦然,“是遗传,我父亲头发也比较稀疏。”

但“不可抗力”并不等于人们也能淡定面对形象上的困扰。7年后,方先生头顶的皮肤已经完全暴露,靠侧边的头发压根无法覆盖,不得不选择植发。没有人不在意自己的外表,严重的脱发患者往往敏感、自卑,甚至产生抑郁情绪,毕竟没有人愿意被称为“河童”“地中海”和“蒲公英”。

周伟的困扰则体现得更加直接和具体。在长达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他承受的不仅是大量脱发,还有头皮上无法缓解的瘙痒症状。随着都市人群消费水平和大众认知的提升,人们逐渐认识到和个人作息、生活习惯相关的脱发问题实际上也是身体机能下降的信号。

每个脱发的人在最终得到有效的治疗之前,都被类似的困扰折磨过,最终一部分人决定走进医院寻求帮助。公众常认为,是否治疗毛发疾病,是和个人审美息息相关的选择,实则不然,因为脱发在审美角度必然是负面的,但从经济角度考虑,却并不必然成为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毛发疾病的关注度很明显有一个经济阶梯,从经济发达的区域,比如北上广深和东南沿海地区,慢慢到欠发达区域。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提升,就有了更高阶的需求。”吴文育教授介绍。

走过弯路的人

最无法和发际线和解的是年轻人,和人们在求偶、社交和就业等方面的需求紧密绑定。然而在治疗起效之前,几乎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中国人一向推崇食疗食补。当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习惯实在不佳,小浩开始有意识地改善饮食。相比于之前的无肉不欢,“现在吃清淡的东西比较多,比较讲究饮食搭配,尤其是对头发好的,黑木耳、桑椹、黑芝麻之类。”他还曾求助于中药,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六味地黄丸,但收效甚微。

这些食材的清单全部来自网络。在某知名问答平台搜索关键字“脱发”,将看到近万人分享自己和发际线抗争的经验之谈,主流回答便集中于“吃什么”和“怎么洗”。近半数脱发人群都曾求助于防脱洗发水,小浩也是其中之一。使用之初,头皮状态的确有所改善,油腻和头屑减轻了一些,但头发照脱不误。

周伟也曾购买过外用洗发药水,的确缓解了瘙痒,但一旦停药,症状立刻加重,尤甚于当初。洗了两个月之后,他意识到这是一种可怕的依赖性,“因为以后不可能天天都用药。”周伟有着自己的担忧。

相较于前两者,林女士绕过了这段弯路,直接求助于医学资料。在读过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专业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研究文章后,她对于公立医院的治疗手段、美容机构常见的洗护产品、毛囊修复的原理等等如数家珍,俨然半个内行。

选中一家公立医院后,她按照医生的建议每天使用米诺地尔治疗脱发。这种通过激活毛囊促进头发生长的方式,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林女士依旧烦恼。“涂药会使头发变得油腻。”她抱怨,“原本两三天洗一次,涂了药每天都要洗,实在没有这么多时间。”

意识到当下的养护方式难以长期坚持,林女士决定另辟蹊径,改去植发机构做头皮护理。林女士觉得,比起医疗服务范围更全面的公立医院,专注于护发领域的连锁植发机构似乎更适合自己,“他们更有针对性,护理会做得仔细一些”。

图/视觉中国

对于因头皮健康问题感到困惑的人们来说,重要的或许不是绕过弯路,而是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放弃药物治疗以后,周伟决定植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机构做了毛囊检测。由于头皮环境已经非常糟糕,医生建议他先做头部护理,才有植发的条件。实际上在护理的过程中,周伟已经感受到了效果。

“头皮非常清爽,在冒凉风的感觉。”周伟形容。七八次护理之后,他终于觉得自己找对了地方——醒来之后的枕头上已经没有那么多落发了。

“现在对于脱发的治疗手段,除了口服、外用药物,激光治疗,微针疗法之外,毛发移植在临床的应用也非常普遍。”吴文育教授介绍。

方先生和周伟都在连锁植发机构雍禾接受了植发。起初他觉得遗传的脱发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但一位同样面临脱发困扰的朋友一直在鼓励他,要和他一起植发,最终这位朋友成为了他进行植发的动力。现在方先生已经结束植发手术一年多,他一度害怕移植的头发会不会很快脱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早就不为此担心了。

历经手术后,植发的效果立竿见影,男性更倾向植发的原因也在于此,他们往往等到脱发非常严重的时候才寻求医院或机构的治疗,只能选择毛发移植。而女性更易接受医美,采取行动较早,因此更倾向于养护。

随着人们对头皮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女性植发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多数是植发际线。“原本植发的人群95%都是男性,现在女性占到了20%左右,因为大家对于美的追求更高了。”吴文育教授说。

觉醒中的头皮健康意识

林女士总结自己求医问药多年的经历时,感慨公立医院在治疗脱发上的困难:“皮肤科的医生看诊基本不会超过5分钟,给出的处理方法也只有植发或是涂药。”

事实上,公立医院鲜少提供植发服务。由于承载了全民的疾病治疗任务,职能定位决定了公立医院必然把资源和空间投向救治而非医美,即便如此,三甲医院也常年人满为患,有限的承载度早已给医护带来极大压力。故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民营植发机构解决自己的头皮健康问题。

图/视觉中国

并不是所有民营机构都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当都市人群发觉身边的植发机构如同雨后春笋,选择把自己的“头等大事”托付给谁,变成了这2.5亿人共同关注的话题。堪称久病成医的林女士为她选择机构时的关注点做了排序。

“第一个必须看行医资质;第二个看是否有消费者不良评论;第三看之前是否有官司;第四,如果有比较好的仪器,比如国外引进的,那我会优先考虑。”循着心里的这套标准,她把目光投向了雍禾。“其实很多企业做的技术包装并不重要,深入了解下来,雍禾这样的企业所有技术都有,但是哪项技术更适合你个人的头皮状态是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做决定的。”

像林女士这样的“内行”患者并不多见,但毫无疑问的是,“医生”是大家心目中的优先排序。

医生代表着一家机构的专业度、经验值和技术水平,“好医生”意味着良好的诊疗效果,体现在头发上,则决定了养护或植发的成功与否和可持续性。不过对于“什么标准才算好医生”,人们的评判标准则各有不同。

从业经历、看诊数量、业内影响力和个人资质都会被求医者一一审查。这一点和公立医院一脉相承。但和公立医院不同的是,在头皮健康管理领域,人们在医生、技术等“硬件”以外,同样关注的还有机构的服务。求医者不仅希望得到治疗,更希望能在术前得到关于治疗方案的详细评估和说明,有专人对接沟通,也要有术后的跟进联络。

“我觉得机构应该提高售后服务质量,至少要定期随访,看看植发的结果现在到底怎么样了,需不需要加以巩固治疗。”方先生表达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立场。这实际上在一个侧面凸显出头皮健康护理和其他疾病的不同。

毛发疾病的治疗,一方面是慢病管理,另一方面也是养生,治疗和服务需要双管齐下。正如吴文育教授所说,“保持头皮健康就像养生,是贯穿于人一生的。”

在多样化的诉求之下,大型连锁植发机构无疑是这条赛道上的领跑者。

机构的规模对优秀医护人才必然有虹吸效应,进而带来丰富的诊疗经验,连锁机构也更容易做到服务的标准化和合规性。这也成为头皮健康护理领域专家们的共识:未来的市场需要的是专业的一体化诊疗。以雍禾为代表的行业头部机构,正在不断落地并完善这样的体系。

头皮健康意识正在不断觉醒,但更多人仍未能战胜自己的发际线。2023年1月,南方周末将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布聚焦头皮健康的调研报告,洞察公众头皮健康管理的现状与经验。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366777/6254657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