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奖,坚持让动漫讲中国故事的19年

作品好不好,观众知道

当中国古风神话故事混搭上蒸汽朋克,二郎真君也必须依靠交通工具才能出行,人们就在大银幕上惊艳地看到传说中的蓬莱仙境有着科幻大片里才会出现的层叠结构:仙气缭绕中是传统建筑飞檐吊脚楼,廊桥勾连,令人眼花缭乱,一串串红灯笼映照下,大小飞船上下穿梭——当然,所有飞船都必须加满“混元真气”,听一听喇叭广播用播音腔朗诵“混元加气站祝君平安”的祝福,否则就将像汽车没了油一样抛锚在半路,不可谓不拉满中国式幽默感。

 《新神榜:杨戬》尽显东方之美

这古典与未来碰撞又和谐的画面,是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带给观众的视觉震撼。这部电影于2022年8月上映,收官票房5.5亿,跻身影史国产动画电影票房TOP10。近期,在第19届中国动漫金龙奖中,《新神榜:杨戬》又斩获最佳动画长片金奖、最佳动画导演奖,成为2022年金龙奖风头无两的焦点。

金龙奖是中国国际漫画节官方赛事,从2004年首办以来,推出了大量新人新作,不少作者如夏达、肥志等均被该赛事发掘,而后成为业内知名画家。现在金龙奖已经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动漫奖项之一,被称为“中国动漫风向标”。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开幕式暨第19届中国动漫金龙奖颁奖大会现场

“这部动画的制作已经代表了国内动画工业比较高的水平,”金龙奖组委会主任赖春晖表示,“它的艺术表现手法哪怕放到国际上都不逊色。从综合实力来看,的确是今年国内最好的一部作品。

和西方未来主义接轨,只是《新神榜:杨戬》在美术制作上的一个小小探索,令观众更为赞叹的当属巫山神女的瀛洲一舞。敦煌飞天的人物造型、丰富但饱和度较低的中国传统配色、旋转的莲花装饰,丝竹交错,无鼓自鸣,在《洛神赋》的吟唱中,扎扎实实做到了视觉上的“余情悦其淑美兮,心震荡而不怡”,呈现一出东方古典美学盛筵。

《太极图》内打斗画面的水墨效果则是令观众拍案叫绝的创新。水墨效果当然不是首创,但水墨画风的“三渲二”(赋予3D图像以2D手绘般的质感)却是《新神榜:杨戬》标志性的看点。太极图不再是道具,而变成一个虚拟的大场景,和蓬莱画面的繁复之美不同,水墨洇开,凸显的是简约,也是中国风最古朴的表现手法。“劈山救母”这个古老的中国故事,在美术表现上也处处潜藏着能令观众会心一笑的“梗”——当四大天王元神大战,金光虚影跃然半空,谁能不回忆起绣像本和小人书中用黑色线条勾勒的神佛呢?

新神榜:杨戬》在映后一度引发了市场的讨论热潮,固然有观众对剧情的指摘,动画的制作技术本身却得到了极大的赞扬。有观众在影评中写道,“万万没想到,一个小时候就听过的神话故事可以在视觉效果上做得这么潮!”从1960年代初的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到今天,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但中国式审美永远可以切中人们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怀。

新神榜:杨戬》引发了动漫爱好者的大量“二创”,画手们纷纷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观影后的“脑洞”。能够激发动漫爱好者们的灵感,并带来新的创作主题,一部好作品的成功之处莫过于此。

最近,《新神榜:杨戬》获得了奥斯卡参评资格,对于金龙奖组委会来说,这已在意料之中,因为在和国际高质量动画制作技术水准持平的条件下,《新神榜:杨戬》带着强烈的中国风格,讲述了一个中国故事。而在帮助中国动漫“把中国故事讲好”这件事上,金龙奖已经努力了19年。

为什么要看中国人画日本漫画?

“必须讲中国故事”的信念要追溯到十年前,其时赖春晖一行人到法国昂古莱姆参加国际漫画展,被对方犀利提问:

“中国漫画家的画风是偏日式的,但日本漫画已经画得那么好了,为什么我还要看中国人画日本漫画?”

十年以前的画手常喜欢用架空背景讲故事,究其灵感来源,大多是对海外的模仿和复刻。学习固然没错,但国漫要真正走出自己的道路,最终还是要围绕中国的精神内核。自此以后,金龙奖的评选开始有倾向性地引导作者讲中国故事,“一方面我们鼓励作者使用中国特色的创作元素和绘画风格,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它的故事不要架空,而是落在中国的世界观里面。”赖春晖说。

2022年的获奖作品也基本符合了这个原则,譬如“最佳漫画画技奖”作品《不能忘却的党史故事》和“最佳漫画编剧奖”作品《烈土千瞳》,一部是基于党史的主旋律写实创作,一部是基于三国元素的虚构作品,但均是一眼就能看出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故事。

《烈土千瞳》获“佳剧情漫画奖银奖”

国漫的原创已经跨过了模仿为主的起步阶段,当前中国元素的动漫作品已经能够在本土市场站稳脚跟。赖春晖提到另一部同样从五年前的第14届金龙奖走向市场的漫画《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这部作品以二十四史为蓝本,用十二只猫的拟人化出演来讲述历史,属于典型的“萌系”作品。

拟人的手法在日漫中其实很常见,知名代表作远有《黑塔利亚》,近有《工作细胞》,而《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在改编为动画后,四年间已连续推出九季,足见市场的认可程度。究其本源,不在拟人手法,而在于故事线里的文化内核。

“市场”与金龙奖密不可分,这在评委团的组成上就可见一斑。在由著名漫画大师蔡志忠担任主席的评委会中,有来自日、加、德等海外地区的漫画家,也有国内新生代80后画手,平台方面邀请了哔哩哔哩动画和漫画相关的制作人,院校方面有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科班权威人士,同时还请到上海美影厂厂长参与评选。

“评委们基本都是还活跃在创作一线的,这样他能够更精准地把控创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以及这个市场需要什么。但我们不仅是褒奖市场表现好的作品,也会平衡一些艺术性强的作品。”赖春晖解释。

要讲好中国故事并非易事,金龙奖的剧情漫画奖金奖已经连续两年空缺,因为组委会认为过去两年并没有出现在剧情创作上能够突破历史获奖作品标杆的作品。宁缺毋滥,虚位以待,金龙奖仍在期待原创动漫作者的努力,期待更好的作品在未来尽快出现。

但最难的还是如何让讲中国故事的作品成功商业变现。纯粹以热爱为动力的创作是不能持久的,如果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创作就谈不上可持续性。不和市场接轨的创作又常导致闭门造车,“画手觉得他已经看了很多日本、欧美的漫画,就用人家的创作思路去画一个作品。他认为这个作品自己很喜欢,一定能红,问题是这个作品在创作出来那一刻,就已经是脱离本土市场的了。”

作品没有文化根植,就带不来市场的文化认同感。读者不买账,作者的创作就必然陷入负向循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金龙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做动漫市场的风向标,告诉漫画家什么类型的漫画可能会受欢迎,引导作者有倾向性地投入创作精力。同时,为了支持优秀的原创动漫走向大众、获得更多曝光,组委会对获奖作品设立了推荐出版、衍生品制作以及海外授权等等机制。作者通过参评,可以打开与国内外一线动漫作品的交流渠道,“金龙奖获奖者”也自然成为了一个相当具有含金量的标签。

陪漫画家走向市场

漫画节除了金龙奖,往年还会在广州组织一次为期5天的动漫游戏展,并且安排漫画家签售环节,直截了当地把作者放到C端市场面前去感受反响。

“我们想要作者全方位接触这个市场,并不是只在行业内部沟通交流。”

如果漫画家很受欢迎,他的展位会门庭若市,但有些作者不免被置于尴尬的境地,参与签售的读者可能只有十来人。组委会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纯粹负面的心理冲击。“作者会反思,我和别人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他们这么受欢迎,我应该怎么向对方学习。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帮助。”赖春晖说。

当然,同业内的正式交流平台早以漫画节一年一度的“漫画家大会”为形式搭建成形。动漫作者齐聚一堂,讨论近一年市场上有哪些受欢迎的作品、创作思路如何,很多漫画家受益匪浅。

对创作新生力量的扶持,与教育培植实际上是同步开展的。金龙奖和Bilibili合作,设置了专门面向在校学生作者的“学院奖”。在这一奖项的来稿中,组委会欣喜地看到了大量优秀的原创作品,其制作水平一点不逊色于社会商业作品。

荣获2022年金龙奖最佳学院漫画奖金奖的作品《口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部绘本作品讲述了一个去北京读书的小女孩,因为自己的口音和别人不一样,在困惑的过程中产生的思考。从小孩子的视角考虑社会性问题,再折射到成人世界,譬如“北漂”“沪漂”对身份认同的追寻,这是很多成熟的商业漫画家也不一定能达到的高度。《口音》也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典型,它关注着中国当下每个具体的“个体”,投入了对所居之处的复杂情感,最终引发了这片土地上千万个感同身受者的共鸣。

《口音》获“最佳学院漫画奖金奖“

十九年来,金龙奖一直敏锐地捕捉着市场的动态,以成为行业风向标为目标,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奖项设置、评委阵容、活动形式,都经历过多次调整。“归根结底,读者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相应的变化。”

在早期,金龙奖曾设立过“四格漫画奖”,后来又先后设立过“手机漫画奖”“成人漫画奖”,但随着时代背景的迁移,一些动漫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渐渐退出主流视野,奖项也不复存在。近年来组委会则一直尝试用多媒体画展的形式向公众展示优秀的获奖作品,“中国的漫画也可以做得这么好”。尽管表现形式一直在变,金龙奖的内核却始终如一,是艺术性,是故事内核,也是中国特色。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追赶,中国动漫人已经逐渐走上了国际舞台,最直接的输出方式是为日本动画制作公司做脚本代工,例如2022年动画化的JUMP系代表作品《BLEACH·千年血战篇》,凭借精良的动画效果,从开播之初就横扫各大动漫榜单,其幕后单位中就有来自无锡的动画制作公司。但漫画作者当然更期待原创作品本身的输出。国漫也有成功者,譬如第17届金龙奖获奖动画《伍六七》,已经实现了版权的海外输出,经由Netflix平台面向190多个国家播放。这也是无数原创国漫最期待的部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

这仅是一个开始,征途依旧漫长。从被质问“为什么要看中国人画日漫”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中国文化精髓已经以千变万化的方式形成作品,经由金龙奖的窗口飞向广阔市场。中国故事,金龙奖坚持讲了19年。但它希望每个动漫作者都铭刻于心:中国故事,需要讲一辈子。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