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停更“每日疫情信息”后,公众需要哪些“日更”有效信息?丨快评
从各国经验来看,比如“病床使用率”“呼吸机使用率”“重症人数”“死亡人数”这样的数据,恐怕才有更大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它们可以配合、补充、完善“每日感染人数”的信息。
事实上,这些数据与防疫是相互配合的:公布“当地病床使用率”,有利于及时调整封控力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以“拉平曲线”或是分级诊疗的方式避免“医疗挤兑”;公布“重症人数”与“死亡人数”则有助于观察毒株变异情况、验证疫苗抗体有效性、总结重症与死亡人群的年龄段分布情况,推断“感染高峰”是否已过,研拟人群是否已经形成免疫屏障。
责任编辑:陈斌
12月25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消息,表示从即日起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将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相关疫情信息,供参考和研究使用”。也就是说,卫健委从2020年1月21日到2022年12月25日、前后共1068天连续发布的疫情信息,如今终于要“停更”了。
消息一出引发公众热议。
其实,卫健委停止发布每日疫情信息也有不得不然的技术性因素。“新十条”发布后,行程码、健康码与核酸检测的逐渐“退场”,本就加大了收集与统计数据的难度。目前,绝大部分公众显然是靠着抗原自测、相互交流等手段来推断自己是否阳性、了解当地疫情状况,他们对卫健委的数据既已失去需求,也已颇少期待。
卫健委之前一直坚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