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营收上涨超180倍,“工业版拼多多”掌握了什么财富密码?

公司的营业收入,就是商品交易总额。若如此算,2022财年阿里巴巴的年营业收入会高达8万亿元。

国联股份公开表示,其毛利类似于收入。那么2021年其营业总收入372.3亿元,真正的营收应为8.73亿元。

在张家港保税区石化交易大厦里,包含了国联股份四家主要客户、三家主要供应商。这几家上下游公司聚集一处,为何不直接交易,而要绕道国联股份?国联股份表示因为价格可以更便宜。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张玥

国联股份被称作工业版的“拼多多”。 (南方周末记者 梅岭/图)

位于北京南四环西路的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联股份),是一家2002年成立,2019年主板上市的B2B电子商务公司。

这家企业(股票代码:603613.SH)一度被誉为“超级大牛股”,六年内,营业收入由2亿元增长至372亿元,激增超180倍;上市后股价三年连续走牛,从5.74元/股上涨至131.75元/股,市值增长超过600亿元。

从2022年11月起,这家公司连续两次被质疑有财务造假、融资性贸易等问题。国联股份也安排了诸多应对举措,如先后三次发布澄清公告、多次举行投资者交流会、管理层集体增持、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在二级市场回购公司股份等。

但未能止跌,股价一个月内五次跌停,12月20日跌至72.9元/股,较高点跌幅超过40%。雪球平台上,围绕着“国联股份”,投资者们展开了十分激烈的争论。

有重仓者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其不存在造假的可能,也有电商从业者认为其商业逻辑不成立,B2B平台跑流水太容易。

对于商业模式,国联股份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兼战略部总经理潘勇12月22日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如果从集采的角度,国联股份可看作工业品里的拼多多,但客户黏性更强;从自营+第三方平台模式看,可类比工业品里的京东,但国联股份又并非大量存货的重资产模式,而是订单驱动的轻资产经营模式。

这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国联股份总部。 (南方周末记者 梅岭/图)

踩着消费互联网的路径前行

潘勇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了国联股份成立至今的几次转型。从时间轴来看,这家企业在中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几十年间从未缺席,但更像是踩在消费互联网已经实践成功的路上,将模式“移植”到消费者较少接触到的工业品领域。

《激荡三十年》一书中写到,1995年的中国,出现了第一批投身互联网事业的先行者。那一年的4月,杭州,31岁的马云创办了“中国黄页”网站,自称是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

根据国联股份招股书,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的也是黄页业务,但是纸面上的。潘勇说,事实上国联股份成立于1998年,2002年进行的股份制改造。

南方周末记者在国联股份总部看到了编撰于2002年、由北京国联黄页信息技术研究所合编的《中国建材大黄页》纸质书。

当时的黄页。 (南方周末记者 梅岭/图)

这一阶段的国联股份,针对机电、煤炭、化工等不同工业领域做行业年鉴、产品运营手册等工业品传媒业务。为什么会切入这一领域?潘勇坦言,“因为好赚钱”。

他举例,机电行业一套6册的黄页,当年就能为公司带来800万的收入,净利润可以达到40%。“我们从1999年开始,有12个行业在出售黄页,非常赚钱。因为没有人做,所以我们相当于是专营的。”

这个业务,瞄准的是早年间企业很难找到自己上下游客户联系方式的痛点。与此同时,这家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联系方式,奠定了其在工业领域深耕的基础。

2005年,国联股份开始感受到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