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样本:洪灾之下的县域经济韧性

什么是县域经济的变量?

陆国建永远也忘不了数月前那场大洪水。

2022年6月,粤北山区的英德市,百年一遇的洪水席卷而来。洪峰所至,数座村庄的民居、客栈、酒吧和商业街区瞬间如同泽国,他所在的连江口镇连樟村也未能幸免。

浛洸镇鱼咀村一家地势较高的民宿的房梁的标识还记录着这场灾难的可怕:“2022年6月22日,最高水位处2.36米”。

鱼咀村村民廖志其拥有70亩稻虾共产作业基地,“洪水来的时候好像是7000亩一样”。

农业自古是靠天吃饭的行业。与国内的许多农业县域一样,英德怕洪水、怕旱、怕霜冻。在过往的数十年中,洪水的不期而至让无数农民绝望。陆国建是种黑皮冬瓜的,6、7月份正是冬瓜上市的季节,洪水意味着半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鱼咀村受灾情况。(图/受访者供图)

洪水过境正是考验当地经济韧性的时候。

这一次,面对满目疮痍的灾后现场,陆国建和村民们并没有过分担忧,这是因为在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强有力的“救兵”——能够带着村民们走出困境并走向富裕的伙伴。

爱笑的名誉村民

在连江口镇连樟村,何为总是笑容满面的,给人“能量满满”的热情。他并不是村里人,但在村里一待就是4年,成了“名誉村民”。

在很长时间里,连樟村是没人想来的地方。藏在山里的连樟村,位置偏远,山多地少,环境杂乱,村民们依靠几亩薄田为生。为追求更好的生活,一些人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大山。这样的贫瘠之地,鲜有建设者愿意造访。

这座小小的山间村落,折射的是中国县域上千年负重前行的历程。“郡县治,天下安”,以农业为祖业的数千座县域,正是由于数以万计这样的农业村落构成。连樟村的变革,牵扯着中国县域发展逻辑的转换。

在陆国建的印象中,连樟村似乎从来如此,看老天爷脸色丰歉由年,但凡有灾难便是长久的忧愁,这样的县域经济是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木吾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