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木、盖房子、退林还耕,村集体土地的变迁丨记者过年
2013年我离家上大学,村子开始悄然变化,一点点褪去乡村面貌。变化主要围绕土地展开。
责任编辑:冯叶
村里建起的一座商品房小区,房价3500元/平方米左右。
过年回家,我差点没找到家门。
村里的公交改了停靠站点。下车后,我站在路边四顾茫然,认不出家在哪个方向。小时候这里是一片荒地,印象中还有一条土沟,是我满村撒欢也不爱来的地方。现在这里通了公路,旁边还新建了一座大楼。
凭直觉走了一段,终于看到村里标志性的烟岭广场。“烟岭”是村子的古称,这里属于河南洛阳郊区,到市区约40分钟车程,往西20公里是著名景区龙门石窟。
更准确地说,烟岭村是镇中心,类似于一个省的省会,镇共下辖21个行政村。
2013年我离家上大学,村子开始悄然变化,一点点褪去乡村面貌。变化主要围绕土地展开。
我离家的前一年,全镇正式划归洛阳市洛龙区管辖。作为牡丹之都,花卉苗木一直是洛阳重点发展的产业。洛阳市发布的牡丹生产及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任务显示,2012年洛龙区要建设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40000亩。
同村一位老伯当年作为村干部参与组织了土地承包。老伯告诉我,当初政府提出改善种植结构,村里的耕地统一对外承包改种花木。承包商按照800斤小麦/亩的收成支付土地租金,根据当年的小麦收购价折合成现金,直接支付到村民在镇上农村信用社统一开设的个人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