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的未来示范:小地方的大城市

早上10点,穿着一身黑色西装,四十多岁的王升亮正襟危坐,聊起这几年在慈溪“有干劲”的生活。

2018年,在东北老家开了5年公司的王升亮,离开了抬头就能看见朝鲜的吉林长白县,来到慈溪碧桂园,成为了一名小区物管员,身份由创业者变成打工人。从鸭绿江畔到杭州湾南岸,从边境小城到工业强县,虽然无法感受到家乡春光中随风摇曳的金达莱和秋风中清脆悠扬的灵光塔的钟声,但他觉得这里“遍地是机会”。

让一个异乡人有这种信心的,是慈溪身为县城却拥有媲美地级市的经济成就。

2013年,王升亮刚在老家创业时,慈溪成为浙江首个GDP突破千亿的县城。而王升亮来到慈溪的这一年,《慈溪市全方位接轨上海五年规划》发布,慈溪加快了迈向都市圈经济的步伐;2019年,慈溪被划分为宁波都市区的副中心。2022年8月,苏嘉甬铁路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年11月,《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慈溪、余姚和前湾新区组成的“余慈中心区”被划分为城市主中心。

这座曾经位于杭州湾南岸交通末梢的县城,在一系列规划下,成为沪杭甬黄金三角的中间节点,成为接轨上海,融入宁波都市区、杭州湾湾区和长三角的桥头堡,未来发展受到关注。从蓝图来看,慈溪的未来已不再仅限于“县域”。凭借106.19万城区人口进入II型大城市“俱乐部”之后,“县城天花板”将为中国县城的发展提供全新的示范。

“有干劲”的应许之地

王升亮所在的地方是碧桂园紫阙台慈溪售楼中心。这里是新城大道与北三环交叉路口,也是未来宁波至慈溪市域(郊)铁路的新城大道站点。以售楼中心为界,北面高耸入云的脚手架与机械臂、一片又一片绿色防护网、忙碌的施工场景构成了慈溪新城河东岸独特的风景线;南面则是慈溪城区最具现代都市感的文化商务区,也就是当地人口中的“慈溪CBD”。围绕明月湖,商场、写字楼和展馆林立,这片区域被规划为慈溪的城市客厅和财富中心。

慈溪碧桂园紫阙台施工现场的脚手架和防护网。(图/南方周末研究员 邓丽萍)

在繁华的市中心感受灵动的绿氧生态,无疑是都市人的理想人居环境,这也形成了慈溪留住本地人、吸引外地人的城市竞争力。

截至2022年,慈溪已经第8次,并且连续7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慈溪市市长章程在“2022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为大家分享了在“小地方大城市”生活的幸福与美好。“慈溪是一座移民城市,大家来慈溪是为了追求、创造幸福生活,因此幸福是刻在慈溪人基因里的东西。”他说。

“共富共美”是慈溪对幸福感的定义,它意味着物质和精神富足,生活和生态美好。

截至目前,慈溪市市场主体突破20万家,这意味着全市平均每3户家庭就有1户办企业。2021年慈溪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951元,比宁波仅少了1485元。这片民营经济的沃土,不仅孕育出公牛、方太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品牌,还真正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走向富足,奠定了“共富共美”的物质基础。

工作机会与生活舒适兼得是每个人对理想之城的追求与向往。在小地方享受大城市生活的幸福感,让慈溪成为了“有干劲”的应许之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异乡人和本地人。

慈溪人周周在长沙读完大学立马回了慈溪,她目前在一家数字技术创业公司工作,闲暇时总拿着相机在慈溪的各个角落晃悠,用镜头语言向互联网世界勾勒着慈溪印象。周周说自己“对家乡还是很认可的,总的是想回来工作的”。

在她的印象中,以前慈溪的高层次人才会更多选择去宁波、杭州、上海等周边的大城市,“工作机会多,相关产业发达,而且离慈溪也近”。现在,她发现越来越多的本地人愿意并且渴望回到家乡。凭借传统制造业,慈溪确立了在全国县域版图中的领先地位,但现在的慈溪不止于此,除了2022年末出口欧洲“爆单”的取暖器外,慈溪还有中国首个空间站核心舱的接插件。智能装备、新材料和生命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陆续在这里落地生根并不断发展壮大,为高层次人才的“回流”提供了肥沃的就业土壤。

慈溪文化商务区内的前湾驿淘互联网产业园。(图/南方周末研究员 邓丽萍)

人口是区域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能动的生产力要素,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级大都市吸纳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外来人口成为四大一线城市常住人口的主要组成和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

慈溪本就是一座移民城市,移民文化沿承千年。据《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慈溪的省外流入人口为77.8万人,占慈溪常住人口比重达到了42.5%。而慈溪对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可追溯到2012年的“上林英才”计划,这比一、二线城市掀起的“抢人大战”浪潮还早了5年。

这一年,上海大众浙江(宁波)项目在杭州湾新区开工,慈溪迎来了国际品牌汽车本土制造的新开端;城市文化商务区进入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初期阶段。

也是这一年,慈溪碧桂园片区负责人潘中华初入职。第二年,公司落子慈溪。在慈溪的这几年,潘中华看见了头部房企与地方发展的同频共振。据潘中华介绍,碧桂园对慈溪市民的居住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豪园花园洋房、云顶大平层、悦未来、紫阙台、海上风华等项目,实质是在调研基础上进行的产品迭代升级。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外,碧桂园还将智慧建造理念带到了慈溪,其中海上风华开启了建筑机器人首个商业应用项目。

头部房企的入驻,为慈溪劳动者的“乐业”创造了“安居”环境。以慈溪观海卫镇的碧桂园豪园小区为例,这里不仅租住着100多位公牛员工,还有30套员工房,被称为公牛集团的“员工宿舍”。除了提供日常居住服务保障外,碧桂园物业在疫情防控期间还为企业员工的复工复产做出了贡献,并收到了公牛集团的感谢信。

“以前慈溪楼盘大多是本地小企业开发,碧桂园是进来(慈溪)最早的(房地产公司),和之前本地企业开发的楼盘相比,这里的居住质量更偏向于城市。”豪园小区业主沈扬告诉唯城君,“我现在住的这里(豪园小区)环境很好,整体绿化率比较高,楼间距也比较好。小区里也有适合老人和小孩休闲的公共空间,邻里之间交往密切很多。我是咱们小区其中一个业主群的群主,平时大家有问题我这边也会收集起来和物业沟通,比如之前小区里的监控还有道路问题等,现在完善了很多。”

与青睐一二线城市的其他房企不同,碧桂园从成立之初就瞄准了三四五线城市,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也推动着当地的城镇化。这一初衷与当前的县城城镇化建设趋势不谋而合。《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县城建设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

如今,来到慈溪5年的王升亮,通过工作买了适合一家四口居住的房子,从碧桂园的员工变成了业主。工作期间,他忠于职守,通过专业和暖心的服务获得了业主的称赞,被评为2021年5-8月的“宁波好人”。一位东北汉子,在这片“遍地是机会”的土地,挥洒着热情与干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践行并证明着应许之地的含义:“有事干,肯干事,就能有幸福的生活”。

他表示,从业物业近5年,自己对小区物业的管理与服务有着专业的标准。“因为了解所以相信”。据他介绍,他住的小区里本地人与外地人的购房比例大概为6:4,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在慈溪开启了小地方大城市的生活篇章。

补足公共服务短板‍‍‍‍‍‍

深耕慈溪多年,面对渴望优质人居的“新市民”们,潘中华认为,除了过硬的产品设计外,物业服务也是重要要素。碧桂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是物业服务的核心,不管是小区绿化、房屋维修、公共休闲空间设置还是停车场管理,实际都是围绕“人”开展的服务。

人居环境是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人去往城市,是为了追求更幸福的生活。与碧桂园一样,慈溪也正以人为核心,为市民创造着完善、优质的城市服务。

长期以来,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受城市能级所限,慈溪所能获得的公共资源相较于周边的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和经济项目被宁波、杭州和上海几座城市虹吸,造成了地方发展人才储备不足,限制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19年,企业家沈泽在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毫不避讳地表示自己周围的企业很多高管离开了,其中一部分原因便是慈溪缺乏留住人才的土壤。

“在慈溪待久了,回到上海,感觉自己已经和时代脱节”,慈溪小家电某龙头企业营销总监离开前说了这样一句话。2021年慈溪市商务局对市十一届政协五次会议第154号提案的答复中也明确提到了这点。

从政府行动来看,慈溪已经意识到并且正在改变。

交通上,通苏嘉甬铁路、宁波市域铁路慈溪线将慈溪纳入了沪苏杭甬半小时通勤圈;教育上,除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外,还通过引进中科院两大应用平台、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丰富了高等教育资源;休闲娱乐上,引进主题乐园、兴建森林公园、建成剧院、科技馆和博物馆等,满足不同人群对休闲服务的需求。另外,慈溪还在医疗和社会保障上发力,推动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21年,慈溪市代表浙江省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2021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中,获得了全国第一。

沟通宁波杭州湾新区、慈溪、余姚等建设发展的胜陆高架。(图/南方周末研究员 邓丽萍)

在已有基础上,慈溪乘胜追击,2022年12月,慈溪市自然规划局公布《慈溪市保障性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后称“《规划》”)。《规划》聚焦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和商业邻里五个领域,日期为2021-2035年,中期则是至2025年。2023年,慈溪保障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入攻坚阶段。

与其他市县、镇乡级经济“空心化”趋势不同,慈溪用经济密度刺激着人口聚集,并进一步推动着经济聚集,这是周其仁教授所说的城市化的动态进程。根据城市化发展规律,在城市化后期(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城市发展的重点是城市综合功能的提升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2021年慈溪城镇化率达到79.9%;2022年,慈溪入选大城市名单。根据《意见》,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这意味着,慈溪今后将会获得更多的公共资源,但同时,慈溪也将面临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上的巨大压力。

从这个角度看,慈溪未来的每一步行动,实质是脱离过去县域发展逻辑的桎梏,向大城市和都市圈经济的探索。

三个锦囊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城市人口的增长给城市服务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需求,这需要省、地级市协调和县级市的关系,从而赋予“变大”的城市更多资源配置和城市管理能力。

“我们一家虽然住在慈溪,但因为距离上海、杭州很近,自己开车最多也就1个小时,所以会经常去这几个城市走一走看一看,特别是我大女儿,周末很喜欢出去逛逛。(通苏嘉甬)高铁通车后,慈溪和这些地方的距离就更近了。”王升亮告诉唯城君,“慈溪这边在连接周边大城市的交通上是花了大力气的。”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慈溪、前湾新区将完成的综合交通建设投资超过了500亿元。虽然慈溪多年属于交通版图的“末梢神经”,但通过一系列线路的搭建,从地图上看,慈溪恰好位于沪杭甬的几何中心,成为浙江连接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黄金通道”。

慈溪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表示,这个变化将使得慈溪企业招聘高层次研发人才方便得多,也将有利于慈溪对接沪甬杭的高端资源,从承接产业外溢的阶段向“同城化”发展阶段转变。这正契合了《意见》提出的“支持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强化快速交通连接”。

在与大城市的竞争中,众多城市不约而同选择在提升经济实力、创造就业机会、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上下功夫,试图聚焦自身发展,先筑巢后引凤,达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效果。从中西部省会城市的人口回流表现来看,这些举措收效甚好,但对于县城这种能级较低的城市而言,仅依靠自身的发展是难以在中国城市版图中脱颖而出的。即使慈溪并非一般县城,但作为经济百强县的它在超大、特大城市面前,依然没有太大胜算。于是,“打不过就加入”,力争实现与大城市的同城化成为它的另一发展策略,这也给其他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上林英才”计划实施十年间,慈溪联动前湾新区建设了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出台了《慈溪市“星期日工程师”遴选支持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引进人才子女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配套细则12个。

雄厚的经济底盘,加上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接轨都市圈经济,构成了慈溪吸引人才和人力资源的“三个锦囊”。据统计,通过这套吸引人才的“组合拳”政策,截至2022年,慈溪累计引进38.84万人才,位列宁波区县(市)第一。

慈溪此次跻身大城市行列,验证了这套“武功秘籍”在促进县域发展上的有效性,以往关于县城的未来发展会怎样的疑问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

虽然想念故乡的金达莱和灵光塔,但王升亮表示自己未来应该不会再回去了。“我现在也是新慈溪人了,这里就是我的家乡。”王升亮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周周、沈扬为化名)

(头图/视觉中国)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