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爱好者:沉浸于 “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凝固的历史”

凭借废墟中的痕迹,我能理解曾经于此的人的生活,甚至恍惚间还能看见他们的衣食住行,仿佛就在昨天乍然转身离开,这种时间与空间的纠缠,历史与现实的纠缠,会令置身其间的我忘记此身何身,此地何地,如同真切地行走于历史之间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1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斌

我常年旅行于西北,感受其地理上的苍凉博大及历史的厚重,还以西北为主题出过几本书。我会在野外感受独特的自然风光,也会去人很少的县级博物馆探访观摩。至于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的,几个A的,大家都爱去的,我就未必光临了。我最爱去探访那些“废墟”,我发现,废墟尤能启发我、滋养我、塑造我。

假设去到一地,该地有一处名列世界自然或历史文化遗产的景观,还有一处废墟,比如百年前扑倒在泥土中的一方破碑,或若干年前的破败工厂,我只有二选一的时间,且永远不会再来,那么我也宁可放弃世界文化遗产也要把所有时间用在后者的探索之上。

我为何会热衷许多人避之不及的废墟?就我个人而言,身处历史遗迹,我与那些曾经存在于此的历史,尤其是曾经生活于此的人,更多只有一种纸面的联系——我已看不到太多他们的痕迹,他们的存在只凭历史的记录。也即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木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