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独立书店走过的“弯路”

开业那天,店里只来了两位顾客,没有买书,自然也没有营业额。斜对面的花店送来了一束庆贺的鲜花,服装店老板来逛了一圈,发现没有他喜欢看的经济学、成功学和鸡汤类书籍,什么也没有买。

高贵兵目前接到的问询电话里,80%都在问有没有教材教辅、词典题库。有些人也关心畅销书,一天临近下班,一位顾客走进来,问书店有没有大冰的书,高贵兵说没有。隔天,他在书店日记里写“我们书店不卖大冰的书”。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1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李慕琰

“要吃饭,也要阅读”作为书店的标语,被贴在墙上的显眼处。 (受访者供图/图)

2023年春节期间,“人间食粮”书店里的客人多了起来,平均每天能有十几个人。这是难得的景象,更多时候,店主高贵兵只能在忙碌中等待。很多人在电话、微信里语气激动,仿佛不来书店是一种遗憾,但很久过去,人还是没出现,顶多也只是来逛一圈就走了。

不久前,还有人询问他在书店的时间,约好下午带朋友去看看,最后也没有来。这种情况司空见惯,“刚开始失落感会很强烈,后来习惯了,也不期待了”。

2020年4月前后,高贵兵结束北漂,回到老家河北邯郸开设了一家独立书店。店名“人间食粮”取自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同名散文集,他在《人间食粮》里写道:“但愿本书教你关注你自身超过这本书,进而关注一切事物超过你自身。”高贵兵深以为然。

书店正式开业是在2020年9月22日,秋分。开业当天,高贵兵在书店玻璃门前放了一张圆桌,桌上摆放着一本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和一碗大米——提示着这家书店可能要长期面临的两大困境:存在与虚无,吃饭与阅读。

“要吃饭,也要阅读”作为书店的标语,被贴在墙上的显眼处。在高贵兵心里,阅读和生活不应该相距甚远,“阅读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是抽离生活的,它们至少要保持某种同频”,而他开书店,至少要解决温饱问题,“不会想得太漂浮,想要把它尽量地拉回到人间吧”。

解决温饱并非易事。就在他开业的当年,根据《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2020年全国共有1573家书店关闭。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实体书店经营情况调研报告》(2022)显示,在参与调查的994家实体书店中,34.71%的书店现金流已受影响,难以为继;2021年全年营收100万元以下的占比超过一半,2022年上半年营收50万元以下的占比超56%,近一成书店无收入。

在近三年的开书店经历中,高贵兵不时要面对“吃饭与阅读”的困境。为了活下去,这家独立书店不断转型,试过主卖新书、主卖二手书,甚至主卖库存特价书。在他看来,这些盲人摸象的“弯路”并非白走,即使书店关门,他也度过了人生中最舒服的三年。

高贵兵从小在邯郸的乡村长大,高中时读到海子的诗,开始从阅读中寻找精神归宿。 (受访者供图/图)

两只猫,二十箱书,辞职回家

2020年辞职开书店时,高贵兵周围大多数人都不看好。父母觉得太过折腾,在北京上班拿个稳定的工资很好,为什么要改变呢?他们印象中没有多少人爱读书,更别说买书。熟悉书店行业的朋友根据自己的经验,也说开书店很难挣钱,是个赔本的买卖。

当时高贵兵在一家书评媒体工作,他提出辞职,主编劝阻,那时还在疫情期间,不确定性太多,不是开书店的好时机,至少不是最优选择。高贵兵动摇过,但转念一想,疫情影响大,留在北京和回去都一样。他还是选择了辞职,和爱人,两只猫,二十箱书,以及一些生活所需,一起回到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may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