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第二大脑”,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智力发展?

涂子沛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但懂得使用脑机协作的“智能增强人”将淘汰普通人。高层次的、专业化的脑机协作是人类升级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刘小磊

美国的家居公司Lowes和技术公司弗吉尼亚技术合作,发明了一种机器人服装exosuit。工人穿上后,可借力机械臂搬运更重的东西。 (资料图/图)

ChatGPT自从2022年底问世,就一直在朋友圈霸屏。到目前为止,中文世界相关的著作,最为接近的就是大数据专家涂子沛的《第二大脑》。我跟作者开玩笑,怎么你写什么,什么就成为风口?他如果急功近利一点,可以把ChatGPT写在书名里,但我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微软、谷歌等诸多业内大厂,都在紧急投资在这个领域。这个领域各路英雄都在奔赴,江湖上腥风血雨。最后谁执牛耳,眼下还不好说。一年后,不知还会不会有人在谈ChatGPT

这本2023年初新出的图书,有超出某个热门现象的视野。它说到了数字时代的记忆与遗忘,但最终却是引申到了一个人精神遗产的家族传承。书中说的第二大脑,是指一个人可以外挂的数字大脑,包括数据库,如作者常用的 Logseq。从这本书上看,作者好像从大数据的领域里,走到了个人小数据和量化生活的领域,更侧重个人成效了。

技术的外挂,会给我们方方面面的能力巨大的推进、增强、拓展。美国的家居公司Lowes和技术公司弗吉尼亚技术合作,发明了一种机器人服装exosuit。工人穿上后,可借力机械臂搬运更重的东西,普通人也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一样,这样也可避开人身伤害,延缓疲惫。

记忆力也是这样。人脑的记忆有限,负荷也有限。技术无限延伸了记忆的职能。如马歇尔·麦克卢汉说的那样,媒体和技术是人的延伸。望远镜延伸了眼睛,汽车延伸了双腿,电灯延伸了日光。而第二大脑则延伸了记忆。

遗忘是我们的一大苦恼。但如作者祖父说的那样:手勤免脑记。一些低端的认知职能需要卸载。如今技术发达,博闻强记就不再是牛人的标配了。

人脑外挂的概念并不陌生。《日常事物的设计》中,著名设计专家唐·诺曼(Don Norman)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认知分布论(distributed cognition),认为部分知识要放在人脑里(knowledge in the head, 一些知识要放在外部世界(knowledge in the world)。良好的设计,让人不用去想,也知道下一步怎么做。这就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