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动漫IP孵化需要国际视野

金城认为,互联网对作品的快速传播和更新有很高的要求,但要产生有世界影响的国民级大作,还需潜下心来打磨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为其注入思想和温度。此外,动漫IP的孵化、品牌的打造是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动漫人持之以恒的创造力和国际化的视野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广州

责任编辑:周建平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大食/图)

1985年,金城在《珠海特区报》担任美术编辑,通过各种渠道,他了解到香港的漫画家黄玉郎创办了玉郎机构,成为火遍东南亚的漫画制作出版公司,次年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漫画公司。这一时期,国外漫画大量进入中国,比如欧洲的《丁丁历险记》《蓝精灵》;美国的《加菲猫》《猫和老鼠》、日本的《圣斗士星矢》《城市猎人》《美少女战士》等。这些漫画广受欢迎,成为一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金城深受触动,他本是连环画作者,但到1985年,连环画产业已经衰落。他回忆,连环画的兴起是由于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文化需求极其迫切,而相应的文化消费没有跟上。连环画一分钱就能租到一本。但随着连环画市场日渐蓬勃,连工业、农业类出版社也争先出版连环画,题材雷同、画面粗糙、供大于求,加上电视等娱乐消费分割受众,连环画市场急剧萎缩。很多连环画名家都转行画国画,他也被迫中断工作,南下成为美编。

金城也在探索中国连环画的未来之路,“我们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市场化模式,只要在创作方式上稍加改良,马上就能适应国际化漫画出版的新浪潮。”他四处介绍香港漫画、黄玉郎的漫画,介绍当时中国引进的《铁臂阿童木》等动画。“但大家对外界没有充分接触,觉得这是舶来品,不一定适应中国的市场。于是只能眼看着这个市场逐渐淡化。”金城说。

1997年,曾经历两次创业失败的金城开始第三次创业,创办《漫友》杂志。1990年代末,漫画仍处于地下市场,盗版横行。漫画是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少有正面评价。金城提出“动漫”的概念,让漫画搭上动画这班车,很快被同行、社会和媒体接受。到了2006年,国家级的政府文件也开始用“动漫”这个词。

《漫友》挖掘了一批青年漫画家,2004年,他筹办了中国动漫金龙奖,在业内有“华语动漫奥斯卡”之称。夏达、本杰明、阮筠庭、姚非拉、猪乐桃、寂地、客心、丁冰、SHEL、王小洋、于彦舒、韩露、朱斌、十九番等数十位漫画家都是“漫友文化”通过金龙奖等方式推出的。

金城从事了近四十年与漫画相关的工作,从一名画家变为《漫友》杂志社社长,漫友文化品牌、中国动漫金龙奖和JC动漫馆的创办者,再到离开经营岗位钻研学术,他越来越感到国漫与日本、欧美漫画的距离,但他也欣喜,在互联网时代,国漫发展的环境正在逐渐变好。

“我们只要走出国门,都代表国家队”

南方人物周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漫画对实体漫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金城:主要体现在对实体的漫画出版市场发行的影响。线上漫画最近几年一直高速发展。包括动画,过去局限在那几个电视频道,现在主要阵地实际上都是线上,如B站、腾讯等互联网平台。线上平台给动画、漫画提供了全新的场景和空间,粉丝的范围也有所拓展,但是它会对实体比方说动画电影的票房、漫画的实体图书出版有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互联网阅读体验,它实际上拓宽了全新的、无限的空间,这方面也算有失有得。我认为总的来说,线上漫画的繁荣发展方便了作品的传播。漫画和动画从出生开始就紧紧和媒体捆绑在一起,最早是画在岩洞上、墙壁上,后来用纸张出版,主要发表的阵地是报纸,再后来以杂志连载的形式作为主阵地。到了今天,互联网成了传播的主要渠道。

我作为一个创作者、行业从业者,首先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适应这种转型,那么实际上就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过去有一些读者、观众走了,但是一批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