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曾以“厉股份”在中国经济史上留名

据北京大学新闻网27日晚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7日19点31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厉以宁以“厉股份”在中国经济史上留名,在当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辩论中,他始终坚持以所有制改革为主线。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现将旧文重发,以示纪念。

责任编辑:顾策

(农健 / 图)

“中国经济改革的失败可能会由于价格改革的失败,而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必定取决于所有制改革的成功。”

1986年4月,56岁的北大经济学教授厉以宁在北大“五四”研讨会中向众师生讲述自己对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思路。在这次会议上,北大经济管理系青年教师平新乔首次听到厉以宁对“股份制”改革的思考。

厉以宁以“厉股份”在中国经济史上留名,在当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辩论中,他始终坚持以所有制改革为主线。

站在对面的是与他同龄,又是同乡的另一位经济学者吴敬琏。他被称为“吴市场”,在改革顺序上,坚持市场化先行,认为应先推行价格改革。

此后,经历了“价格闯关”、承包制等多种尝试后,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报告,才正式让股份制改革走上舞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厉以宁推行股份制的贡献可总结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明确企业有限责任、完善公司结构治理这三点。

2013年,厉以宁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股份制改革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证券市场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成功的改革(成果)之一。

股份制一波三折

在厉以宁提出所有制改革成功论之前,中国领导人已经开始向外界寻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药方。

邓小平两度邀请世界银行到中国开展调研,“世界银行1984年经济考察团”在1985年定稿并提交中国政府的报告中提出,把国有企业改造成由董事会控制的股份公司,并把股份分散给主要关心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