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厉以宁:“不联系中国实际,经济学是没有出路的”

经济学家影响世界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创立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论影响世人的观念,进而影响世界。比如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和米塞斯,都是这样的经济学家。还有一种则是未必创立属于自己的理论,但手上握有经济学理论,躬身入局、亲自参与到经济改革的实践中。厉以宁属于后者。

责任编辑:陈斌

2023年2月27日,厉以宁教授逝世,享年92岁。

厉以宁有很多正式头衔,比如他曾担任过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从2003年开始,他是全国政协常委,曾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他还有很多非正式称谓,比如“厉股份”“厉民营”“厉城镇”“厉三农”等等。

这些头衔和称谓,都来自他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度参与。除了他培养的那些学生外,厉以宁本人也是能够影响政策走向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曾经把自己参政议政的过程总结为四件大事:参与立法、推动股份制改革、扶贫、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他认为,“参与改革,推动中国的现代转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1985年前后,厉以宁重点关注所有制改革问题,当时对于“社会主义是不是商品经济”的定性问题还有争论。他在《所有制改革和股份企业的管理》一文中,开篇就指出要否定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中“全民优于集体,大集体优于小集体,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的观点,明确讨论所有制改革,是讨论“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这一前提之下的所有制改革问题。

在此前提下,他指出所有制改革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单一的公有制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中发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