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教育供给的政策方向不会动摇”丨报告解读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最低标准。而早在2012年,中国就实现了这一目标,11年之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什么仍然提及这个指标?

还有两个数字尤为亮眼:过去五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5年提高到14年。另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5.7%增长到59.6%。

从“入园难”转变成“招生难”之后,增加幼儿园学位供给的政策是否会动摇?“从总量上看,幼儿园的毛入学率依旧是短板,按照2021年的统计结果是88.1%,距离95%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22年5月17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上洞村小学,老师和小朋友们做游戏。 (视觉中国/图)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学生人均经费投入大幅增加。”202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五年,政府一直在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教育发展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来之不易。”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是“非常注意用数字说话,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每一个数字都意义非凡”。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10处涉及教育话题,涵盖了就业、助学贷款、教育经费、科技创新、职业教育等方方面面。“虽然只比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了两处,但感觉到教育的比重越来越大。”周洪宇说。

来之不易的“数字”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基础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