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增产千亿斤的挑战丨报告解读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红宇: “去年(2022年)的粮食只增加了74亿斤,增加了0.5%;前年(2021年)增加了256亿斤,增加了2%。这说明增产越来越难了。”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张晓山:“一般的规律是五年为期,‘两丰两欠一平’,但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了十九年的增长,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把基本农田变成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21年3月11日,在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龙头下村,农民趁着好天时进行插秧。(人民视觉/图)

“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重要话题。202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增产74亿斤。

在提及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时,报告对粮食产量提出了要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要求。报告还指出,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计划。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红宇如此解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我经常讲,发展很重要,生存更重要。把发展和生存绑在一块,活下来更重要。粮食安全就是活下来的保障。”

增产越来越难

在涉及粮食安全的表述中,1.3万亿斤是一个常被提到的数字。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对粮食年产量提出了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亦强调,2023年将紧紧围绕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个目标,千方百计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3万亿斤是中国粮食供需平衡的临界点,达到这个水平,意味着粮食总体供需平衡、比较稳定安全。

“粮食问题是刚需,毕竟我们人口这么多。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立足于自己解决粮食问题。在不能大量进口的情况下,1.3万亿斤以上(的产量)是必需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所以说今年的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