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加速智能化,车险为何还千人一面?

智能化成为新能源车企下半场拼尽全力竞争的焦点。然而,目前没有一款为新能源车定制的车险。“专属条款”越发有“凑合”之嫌。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新能源车险理应千人千面定价与和服务。

新能源车险贵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财险公司获取与积累的行车数据不足,难以充分计算并根据实际驾驶状况与风险水平进行千人千面的定价。目前的定价逻辑仍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传统车险的模式。

UBI车险分为PAYD(按里程付费型)、PHYD(按驾驶行为付费型)和MHYD(管理驾驶习惯型)等类型。其与中国内地新能源车险2.0最大的不同在于,UBI车险基于驾驶习惯定价,而传统车险则基于大数法则定价。

UBI通过采集驾驶者的驾驶习惯、驾驶技术、车辆信息和行驶环境等信息,根据人、车和路等多维度进行精准定价,提供更多元服务和精准定价的保险产品。

责任编辑:谢艳霞

2023年开年仅两个月余,新能源车价格战烈火很快蔓延到燃油车市场:特斯拉今年以来连续五次的降价猛药有效刺激了销售终端,国内新能源车纷纷跟进。更令市场侧目的是,东风汽车“自杀式”全系大降价,宝马和奥迪等传统燃油车迅即跟风以去库存,以轻装加速转型新能源车赛道。

价格战的背后是新能源车正加速成为主赛道。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2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30.6%,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在赛道愈加拥挤之时,智能化成为新能源车企下半场拼尽全力竞争的焦点。

然而,目前没有一款为新能源车定制的车险。价高而“凑合”的车险甚至成为正在召开的两会人大代表关注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提出建立自动驾驶技术和自动驾驶汽车保险产品体系。

国内的新能源车险为何价高而“凑合”?国外有量身定制的新能源车险吗?它有何特别之处?

新能源车险成为新势力

车险占财产险大半壁江山,是绝对的支柱。对于新能源车险,财产险公司当然不会忽视。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费规模达350亿元,同比增长56%。新能源车险成为增长新势力。

国内新能源车险随市场需求而生,并受益于政策扶持。2021年12月1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下称“专属条款”),这是国内第一个新能源车专属条款。与此同时,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并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不仅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提供补贴,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一定的补贴,以降低新能源汽车保险的成本。

《专属条款》落地已一年余,各财险公司纷纷推出各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附加险较为丰富,包括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损失补偿险和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等。

但新能源汽车保险费用相对较高,一直是车主们热议的话题。保险理赔流程也较为复杂,理赔时间较长。保险对此现状的普遍说法是:由于新能源汽车新技术特点,维修和保养成本较高,险企理赔流程较为严格、理赔时间更长、赔付更多。

财产险公司所言问题无法改进?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车聚焦竞争智能化,“专属条款”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越发有“凑合”之嫌。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新能源车险理应千人千面定价与服务。

“专属条款”是否可以升级为“专属保险”进而演进为定制车险?

UBI(Usage Based Insurance,即按需付费型保险)车险为新能源车险指明了方向。但拥有庞大的数据是新能源车险定价和服务的核心,财产险公司显然不具优势。主机厂则对于行车数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两者如何竞合?

我们从国内外新能源车险的缘起和设计进行对比分析,为国内新能源车险的进化寻求较佳路径。

新能源车险1.0:照搬燃油车险

2021年以前,国内没有针对新能源车制定专属保险条款。新能源车在投保时采用的是与燃油车相同的条款。但投保更贵和理赔更难为新能源车主诟病。

占整车成本50%左右的三电系统,即电池、电机和电控,均不在传统车险理赔范围之内。例如,投保后,燃油车若遇到发动机进水等情况时,可以获赔;新能源车的电机则不在传统车险的理赔范围内,不少纠纷由此引发。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部件和技术相较传统燃油汽车更为复杂,因此其维修和保险费用更高。这主要有四个因素:新能源车险价高与电池相关的风险有关。新能源汽车的高压锂离子电池在损坏或故障时,维修或更换锂离子电池的费用昂贵。财产险公司在确定电动汽车保单的保费时,需要考虑更换电池的潜在成本;新能源汽车的设计比传统汽车更复杂,有更多的电子组件和专门部件,这会使维修更加昂贵和耗时,从而增加保险成本;三是用户的里程焦虑。新能源汽车车主可能会经历里程焦虑,保险公司需要考虑司机由于担心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电量耗尽所造成的事故风险。 四是充电设施因素。新能源汽车车主需要特定的充电设施,并承担设施受到损坏或盗窃的风险,保险公司在风险定价时还需要考虑维修或更换充电设备的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目前保有量相对较低,财产险公司在风险评估和制定保险方案时的数据基础相对薄弱,定价并不精准。

新能源车险2.0:“专属条款”

为应对上述挑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2021年12月14日发布《专属条款》。新能源车保险将动力电池、电动机和电控系统等部件损失纳入保障范围,从根本上解决了之前车险条款中不保“三电”的问题。

财险公司纷纷推出针对新能源车的保险产品,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保险方案。例如,一些公司的新能源车险不仅包括车辆本身的保险,还包括充电桩和电池等部件的保险,为车主提供更全面的保障。还有一些公司在新能源车险产品中引入了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风险评估和理赔效率。

具体而言,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和大地财险等主要财险公司推出创新的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例如,"充电桩设施损失险"可保障充电桩因天灾、人为等原因损坏或者被盗的损失;"电池损失险"则可理赔因电池损坏或损失导致的车辆价值损失或修理费用。

然而,保险更贵了。2021年12月27 日,新能源车险正式上线后,有车主发现自己的新能源车险保费暴涨,比如特斯拉Model Y竟然涨了 80%。还有车主调侃:“开新能源车省下的油钱,全省给保险公司了。”

随着各大保险公司新能源保险产品不断调整,特斯拉等销量较高的新能源车型的保险价格日趋降低;小众车型的维修成本居高不下,面临保费保持高位的局面。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家用车主全类型各车价单均保费,购置价在10万~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和非新能源汽车保费分别为5429元、4881元;购置价在20万元~3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和非新能源汽车保费分别为6821元、6493元。新能源汽车较燃油车出险率高11.7个百分点,赔付率高5.4个百分点,新能源车平均保费比燃油车高21%。

影响车险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出险率和零整比。新能源汽车因加速快而电机损耗快、车自燃或涉水,都会造成电池和电机等核心部件受损,维修价格不菲、出现较大故障时基本要直接拆旧换新,新能源汽车车载设备电子化集成度高,单次事故零配件和工时费价格一般比传统燃油汽车高。

新能源车险贵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财产险公司对行车数据获取与积累不足,财险公司难以充分计算并根据实际驾驶状况与风险水平进行千人千面的定价。目前的定价逻辑仍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传统车险的模式。

新能源车险3.0:按需定价的UBI车险

新冠疫情期间,全球汽车保险行业出现变革。人们居家隔离和出行减少降低了驾驶汽车需求。车险需求随之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车险业的产品创新和渠道变革。

其中,UBI车险获得财险公司和投保人较高关注。它可分为PAYD(按里程付费型)、PHYD(按驾驶行为付费型)和MHYD(管理驾驶习惯型)等类型。其与中国内地新能源车险2.0最大的不同在于,UBI车险基于驾驶习惯定价,而传统车险则基于大数法则定价。

UBI通过车联网、OBD(On Board Diagnostics, 即一种为汽车故障诊断而延伸出来的检测系统)和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采集驾驶者的驾驶习惯、驾驶技术、车辆信息和行驶环境等信息,根据人、车和路等多维度进行精准定价,提供更多元服务和精准定价的保险产品。

随着车联网基础设施的普及和智能手机在车联网中的融合应用,UBI车险在数据采集层面的障碍已逐渐被克服。此外,在技术层面上,高新技术如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赋予了险企分析海量用户数据,并据此进行差异化风险定价的更精细和完善的能力。UBI车险可以与自动驾驶技术更好地融合,进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更高维度发展。

目前,UBI车险已在欧美国家推广,并有一定成熟度,其中在意大利的渗透率最高,已经超过15%,欧洲各国整体渗透率达到了5%。虽然美国的UBI渗透率不及意大利,但其UBI保费规模位列全球第一,超过半数的保险公司提供UBI产品和服务。除欧美国家外,UBI车险在英国和日本等国家也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全球范围内,UBI保单数量迅速增长,增速达到26%。然而,我国的UBI车险市场尚未发展,急需填补这一空白。1

美国主流保险公司,比如GEICO、State Farm、Traveler、Progressive、Allstate等,均提供专门为新能源汽车定制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通常会在客户的车辆上安装一个OBD盒子并绑定客户手机上的相关App以收集驾驶数据,并通过App将驾驶数据传送回保险公司以便进行数据分析。

OBD盒子应用实例。 

特斯拉则可以依赖自身闭环生态,通过整车来收集数据。特斯拉车内的传感器可全面收集车主实时驾驶行为,包括碰撞、紧急制动、急转弯、不安全跟车、强制自动驾驶仪脱离等数据。

目前,特斯拉在加州提供本品牌保险,价格具有较强竞争力,可为特斯拉车主提供低于同行业价格20%的保险费率,并逐渐扩展至美国其他州。

特斯拉保险界面展示。

新进入者车企在入局

在财险公司努力适应市场之际,快速起步的新能源车险刚需市场也吸引了车企纷纷躬身入局。

自2020年9月车险综合改革以来,险企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专属条款》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专用保险条款和责任。在这个背景下,新能源车企入局保险业,掌握第一手信息和数据,可以在车险定价和产品服务等方面提供更为精准和具体的方案。

与财险公司合作成为车企进入车险市场的现实选择。获取保险中介牌照,并代理财险公司的产品,几乎成为主流新能源车企的必选动作。

2022年8月6日,特斯拉在中国内地注册成立“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公司落地上海,注册资金5000万。

特斯拉此前关注保险业务许久,在全球范围内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启动Insure My Tesla计划,早在2016年特斯拉已与Liberty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Limited合作在香港启动Insure My Tesla计划。在中国内地成立保险经纪公司意味着特斯拉将在国内开展车险服务。

特斯拉海报截图。(特斯拉官微/图)

2018年,小鹏汽车成立了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特斯拉、蔚来和比亚迪也先后成立了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理想汽车则收购了银建保险经纪公司。

传统汽车厂商也纷纷成立或收购保险中介公司,以期实现车险与汽车服务生态的对接和融合。2022年10月,“宝马(中国)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已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核准,并等待银保监会核准批复。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吉利控股、梅赛德斯-奔驰也已设立或收购了保险中介牌照。唯有广汽集团此前发起设立了众诚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主机厂入局车险最大的优势在于掌握第一手风险信息、车主信息和车辆驾驶信息,并据此进行更为精准的定价。汽车厂商也希望通过保险业务形成消费闭环,增强用户黏性。这不仅可以为车主提供更好的服务,打通新能源汽车上路的“最后一公里”,还可以拓展利润来源。

但财险公司对于车企入局很有戒心。相比于财险公司,主机厂拥有更多的内部数据,更了解客户和汽车的风险状况,可反向定制专属于本品牌汽车的车险及服务,其在保险费率和理赔服务上将有更大改进空间与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财险公司形成较大压力。中小财险公司竞争优势难存,4S店等兼业代理的利润也将受到较大冲击。

我们认为,财险公司应在差异化服务上多下功夫,线下救援、查勘、定损、理赔、风控等服务能力都是车企在短时间内无法替代的。加之财险公司多年在三四线城市及县域等下沉市场客户、网点与维修等方面的积淀,更是造车新势力一时难以追赶的。

如何开启千人千面的中国新能源车险3.0时代?

智能化的新能源车市场已在现实中倒逼车险改革提速。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创新式需求?

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实施以来成效明显,基本实现了“降价、增保、提质”的改革目标,消费者获得感明显提升,但也存在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应继续秉承“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原则,尽快落实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探索在新能源汽车和具备条件的传统汽车中开发机动车里程保险(UBI)等创新产品”的相关要求。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险发展仍面临以下几个客观条件上的阻碍:

一是目前保费基准由银保监会制定,车险公司的保费定价权仍受到一定限制。2023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扩大保险公司车险定价自主权,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浮动范围由《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确定的 [0.65,1.35] 扩大到 [0.5,1.5] 。虽然监管部门逐渐将定价权交到保险公司手中,但车险公司之间的保费水平仍比较接近,有待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车险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财险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保险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汽车具有较高的保险风险和损失赔付成本,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保险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保险方面的数据积累相对较少,难以进行精准风控与定价。

三是自动驾驶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但自动驾驶立法以及基础设施等体系化保障尚未配套。由此导致责任主体难以界定,事故赔偿规则缺失,核保核赔难度较大,国内尚无成熟的自动驾驶保险产品。保险法等现存法律法规并没有针对自动驾驶的保险问题做详细阐述和规范。尽管有部分企业尝试推出自动驾驶汽车保险,但并未落地。

相较而言,美英日等国家在自动驾驶相关法案方面更为完善,明确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责任和保险覆盖。例如日本早有保险公司在2015年就推出了自动驾驶测试专用保险,目的就是用来覆盖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展出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自动驾驶技术。

针对现状及未来发展,何小鹏也提出建立自动驾驶技术及自动驾驶汽车保险产品体系。他建议,一是有关部门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自动驾驶汽车保险纲领性规划;二是鼓励部分地区开展自动驾驶保险创新先行先试;三是鼓励自动驾驶汽车企业参与保险产品创新。

何小鹏还呼吁补充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交通事故的责任规则,明确自动驾驶汽车事故责任主体认定标准;制定和应用自动驾驶汽车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标准、完善无人驾驶技术等级体系;配套完善合规使用数据的政策指引,合理降低市场主体获取数据的门槛,鼓励在自动驾驶汽车保险领域探索数据授权使用创新模式。

我们认为,何小鹏的建议应得到有关部门重视。针对新能源车险发展政策上的阻碍,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改善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优化保险监管政策、完善自动驾驶立法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等方式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保险机构也需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保险方面的研究和经验积累,在与车企的合作与竞争中谋求差异化发展,提供更加适合车主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完善提升新能源车险,既是商业上的客观需求,也是提振消费、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更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而言之,只有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保险机构和车企等多方合作,加快探索完善保险保障机制,才能更好支持新能源车的推广应用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姬小童,2021:《UBI在中国车险市场的应用》,载《中国保险》第3期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