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金砌就七宝楼台

艾俊川认为E考据可以让学者通过数据库、互联网的搜索来跳过传统的积累环节和专业壁垒,直接寻找证据线索,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同时也拓展了学术边界。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文史学者艾俊川。 (丰智慧/图)

曾国藩把学问分为四类:义理之学、词章之学、经济之学和考据之学。对于这四种学问的定义,曾国藩解释说:“义理之学即《宋史》所谓‘道学’也,在孔门为德行之科。词章之学在孔门为言语之科,经济之学在孔门为政事之科。考据之学即今世所谓‘汉学’也,在孔门为文学之科。此四者阙一不可。”

曾国藩的说法应是本自姚鼐,不过姚鼐只把学问分为三大类:义理、词章和考据。此后段玉裁在《戴东原集序》中转述其师的话时,也谈到了这三类学问,不过将“考据”改为了“考核”。想来曾国藩是综合这些说法,再加上他的理解,增加了经济之学,这里所说的“经济”与今日的理解略有差异,此指儒家所讲求的事功,正因他有这样的概念,所以才能在危机时刻挽狂澜于既倒。但曾国藩并不认为,经济之学可以涵盖一切,他仍然以书生本色,将此学与另三学并列,可见无论是三分法,还是四分法,都不缺少考据之学。

何为考据之学,前人之述备矣。我看到最简洁的一种解释是将三者与真、善、美相对应,考据求真,义理求善,词章求美。在整个中国传统学术史上,唯有清学以考据学为主体,做这种学问需要原原本本,朴实无华,故又有“朴学”之称。为此朴学家们大多是皓首穷经,他们的研究成果质胜于量,正如顾炎武所言:“尝谓今人纂辑之书,正如今人之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以充铸而已。所铸之钱既已粗恶,而又将古人传世之宝,舂剉碎散,不存于后,岂不两失之乎?承问《日知录》又成几卷,盖期之以废铜,而某自别来一载,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

顾炎武乃乾嘉学派的奠基人,他将考据之学比喻成采铜于山。常人皆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敷演成文,在顾炎武看来,不过是收旧钱废铜予以重新铸造,而采铜于山则是挖矿,其难度远比前者要大得多,故有人问他的《日知录》近来又完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