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2000年,书写精神世界的景观

千禧年在近年频频被提及,在集体怀旧中,那个年代饱含期冀与热情,“80后”作家周嘉宁也是在其中成长的一代人,她的最新小说集 《浪的景观》 被注释为千禧年的时代景观,但也是人的精神空间的景观。

张悦然认为,周嘉宁“身上的坚韧和恒久、持续关注的耐力是非常大的,否则人非常容易被世俗的世界给击垮,失去精神上的魅力。她总是用特别大强度去关注人的精神变化,关注精神世界的坍塌和重建”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周建平

(受访者提供/图)

时代中凝固的浪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一股新世纪浪潮随电视新闻直播蔓延全国,饱含期冀与热情,似乎人只要置身其中即可获得能量。

二十多年后,作家周嘉宁在新书《浪的景观》的沙龙和采访中,依然回味着2001年那个夏天的夜晚。19岁的她和朋友从上海到北京玩。当电视中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时,朋友拉着她冲出地坛的招待所,跳上一辆出租车,赶往天安门广场庆祝。街上人潮涌动,从五道口骑车来的学生带着横幅,朝迎面走来的陌生人微笑。空公交车停在路边,大家爬上车顶,唱起《国际歌》和罗大佑的《恋曲1990》。她和朋友在天安门广场待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清晨升国旗。

这个充满奇遇的夏夜,在周嘉宁的记忆中凝成了一个关键性瞬间,“它是我成年以后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用自己的世界观去看待事物的起点。”而这个有点梦幻的成年开场,曾让周嘉宁以为人生将会一直这样,被集体性的快乐包裹着。

35岁时,周嘉宁把这股强烈的震动写进了小说《了不起的夏天》。实习生秦跟师傅去北京出差,中午收工,接着逛北海公园,吃炒肝、卤煮,晚上在电视前看申奥揭晓的直播。秦以为那天全国人都守在电视机前,“那种紧张和期待都是今后再不可复制的朴素,甚至纯洁。”小说中,他们也在天安门前狂欢了一整夜,第二天再坐卧铺离开。

人们四散,师傅请假去了云南山中的庙宇,再离职去俄罗斯;秦接替师傅的工作,成为主任、部门主管、地区主管。故事始于两人几年后的重逢。他们在小饭馆里喝黄酒,师傅谈起他前几天在圣彼得堡遇到的大雪,以及2001年在北京那个了不起的夏天——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在奥运会之后,世界将会变得更不一样?”师傅喝了一口酒,秦也是。

“是好的还是坏的?”

“是变得更坚固,非常的坚固。”

“我们小时候从一个比较低迷的时期开始,一直在经历向上的过程,自然会觉得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会有庞大的快乐在等待你。”2022年,40岁的周嘉宁在播客《螺丝在拧紧》中说。当成熟的经验覆盖了天真的期待,那些早已退去的时代热潮,在人们心中究竟化成了什么?

2022年夏天,周嘉宁出版新书《浪的景观》,收录了她从2019年起创作的三篇中篇小说,故事都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之间:《再见日食》是日本作家满岛拓在20年后重回美国小镇,与青年时代的旧友重逢;《浪的景观》是试图成为新世纪弄潮儿的“我”和朋友做服装生意,又被时代大潮席卷而去;《明日派对》则由午夜电台连接起一群年轻人的友谊,小说中的角色遍历上海、南京、北京,他们乘坐的皮划艇沿上海的苏州河滑行,河道变化也承载着城市与时代的变化。

只是,写作二十多年,依然有读者会在沙龙结束后,畅谈周嘉宁年少时参加的“新概念作文大赛”。

2022年底,周嘉宁作为嘉宾,参加她的老师张新颖的新书《不任性的灵魂》的分享沙龙。书中,张新颖不关注天才的任性飞扬,而是写T·S·艾略特、以赛亚·柏林、博尔赫斯等名家如何认识自我的有限、容忍现实的琐碎。“我脑海里有非常具体的几个人,我的写作某种程度上是为他们而写的,我的力量也来自于他们给我的影子一样的反馈。”周嘉宁每次读张新颖的书时,“会感到鼓舞。”

在沙龙现场,学者张新颖表示,《浪的景观》是他在2022年读到的最喜欢的小说集,没有之一。

2015年,周嘉宁出版长篇小说《密林中》。张新颖在序言中评价,她“似乎一直深陷在她这一代人的经验里面”。“读她的文字,会强烈地感受到文字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