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平安如何守护老年人的平安?

人们常说,父母是“超人”,保护孩子时无所不能。等到“超人迟暮”时,谁来保护他们呢?

讲起父母亲的养老,家住广东深圳的李女士(化名)苦笑了一下,流露出无奈与疲惫。她既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承担着照顾父母的职责,成为了“超人背后的超人”。

两年多以前,她的母亲在洗澡时不慎摔倒,情况非常严重,以致完全不能自理。母亲病倒后,衣食起居、做饭、洗澡、护理、医疗,每一项都需要专人照顾。

当时,李女士的父亲还健在,但他身体也不好,无法照顾另一位失能的老人;而李女士与丈夫各自的工作都很忙,小儿子也才几岁。生活的重担压在了这两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身上,李女士和丈夫咬咬牙接住了。他们频繁地往返于深圳和老家;一个又一个地寻找合适的保姆和护工……

“养老,你不能全指望人性”

“我爸有时候会跟我说:‘你们要不然把我送养老院去吧。’”但李女士心里明白,这是老人的试探。如果自己稍有犹豫,老人情绪立马不对,“我得假装跟他翻脸,说你别胡说八道,他这才高兴。”

父母不愿意去养老院,为了方便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和年迈体衰的父亲,李女士想聘请护工专门照料,但发现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且“时间一长,阿姨也受不了,失能老人的情绪化很严重。很多阿姨一听说家里两个老人,其中还有一个卧床,都不愿意来。其实我也理解,这是人性,而养老是不能指望人性的”。

李女士的故事并非个例。“养老难”,是许多普通家庭的真实困境。

养老护理员为投进了球的老人鼓掌庆贺(图源:新华社)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重,“养老不离家”的传统思想在许多老人心中根深蒂固。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已形成“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而只有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符合目前大多数中国老人对于晚年生活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家庭对于“父慈子孝”、“天伦之乐”等图景的想象,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曾做过一个名为“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项目,该项目横跨28个省、150个县,其中提及的三个问题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首先,调查显示,中国老年人的总体健康水平让人担忧。有接近40%的老年人身有残疾,30%的老年人报告身体疼痛。虽然现在大家的收入水平都上去了,但是很多老年人小时候都生活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身体底子差,他们的健康状况小时候就决定了。

由此,第二个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老年人的医疗支出正在逐年攀升,所需要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不断增长。除了身体健康和医疗问题,调查还指出,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要引起关注。

老年人抑郁在中国一直是很严重的问题,而老年人抑郁导致自杀的情况又多于其他年龄段的群体。调查称,约三成以上的老年人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状,而这个现象的成因非常复杂,比如由于缺乏正常的社交和沟通导致的孤独、家庭关系不好、出现情绪问题后缺乏自我调理能力等等。

然而,老年人的这些问题,单靠他们自己很多是无法解决的。

此前,由《21世纪经济报道》、平安人寿联合发布的《中国居家养老发展趋势白皮书》提到,在倾向于居家养老的受访者中,有55.96%的受访者担忧失智老人易受护工欺负;53.89%的受访者担心子女负担;53.37%%的受访者担心失能无人照料。

可见,若居家养老成为主流趋势,在“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下,压力难免传导到子女这一边。许多“70后”“80后”,甚至是“90后”,都不难在李女士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父母正在老去,需要适合的居住环境,也需要人照顾。当赡养老人与自身发展、孩子成长等其他生活议题之间需要取舍,“李女士”们应该如何抉择?如果无法时刻陪在老人身边,那么老人的安全和尊严应该如何保障?而当赡养老人所需的医疗和服务与日俱增时,“李女士”们又能否仅凭自己的力量对接全部的资源?

子女担心不能为父母尽孝,父母担心成为子女的负担,这是中国家庭最真实的写照。如何让老人居家养老也能有保障、有尊严地度过晚年生活,是每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老有所依——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拼图

“养老”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也是许多人面临的难点。实际上,面对庞大的养老需求,供给端一直在持续探索和发力。与养老、保障有着天然关联的保险行业冲在供给第一线,这不仅是强化主业的表现,更体现着责任与担当。

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曾提到:“保险业入局养老市场具备三大天然优势。首先,险企作为商业保险的开发、设计和提供者,有着高水平的专业精算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其次,险企具备的长期资金管理专业能力,与养老产业投资要求相匹配;此外,险企具备医疗健康、财富管理资源整合能力,能够从供给侧、支付端整合养老服务产业链,繁荣养老生态。”

就整体而言,国内居家养老领域成熟经验较少,而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平安是率先对该领域进行深度探索的金融机构之一,目前已构建了包括“保险+居家养老”在内的“保险+服务”生态体系。

平安打造“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7*24小时响应老人的需求

“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管家专心”是平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初衷。为了让老人能够高质量地享受晚年养老生活,平安为老人打造了智能化、全场景、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闭环。

李女士的丈夫吴晋江,既是平安第一批代理人,也是平安居家养老的体验者。吴晋江参与并推动了平安居家养老体系的构建,并在项目落地的第一时间,为岳父岳母报名体验。

为了让老人获得更加便利的专属服务,平安推出了居家养老服务,通过“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10大服务场景”和“1套监督体系”,为长者提供高品质的养老建议解决方案。

其中,“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包括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和医生管家。通过一整套集成化的服务后台、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和智能化的服务终端,科技与真人相结合,7*24小时响应老人的需求。生活中的小事、大事、急事,都可以放心交给管家协调解决。

吴晋江介绍道,平安居家养老服务打造360度智能守护体系,通过智能监测设备,结合平安管家平台,能够实现老人体征数据、老人行为数据、家中环境数据等的异常实时监测和及时响应。倘若发现异常,后台管家将立刻联系老人,并通知紧急联系人,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浴室可以加装摔倒检测设备,老人摔倒是很危险的事情,特别是独居老人。”

此外,针对居家养老人群存在的普遍痛点,平安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居家养老建议解决方案,满足老人“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等十大场景的服务需求。

在居家体验方面,平安提供居住空间的适老化改造方案、星级厨师搭配科学菜谱等服务;医疗健康方面,平安依托自身整合的医疗资源,可为老人提供7*24小时实时音视频问诊,定制健康管理方案。而对于有线下就诊需求的老人,不仅支持全国百强医院、三甲医院绿通服务,还为行动不便、流程不熟的老人提供就医便利,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在社交方面,提供一百多项文娱社交方案和十余种适老旅行方案,在改善老人孤独问题的同时,帮助他们享受社交生活。

吴晋江认为,个人很难对接各个方面的优质资源,这也是子女赡养老人的一大痛点,而中国平安通过内外部的整合,可以将各种优质资源一一纳入自身的服务体系。

他提到了“老人助浴”——“家里有失能老人的都知道,这是一件很麻烦但重要的事。”通常情况下,老人不会选择让子女帮忙,一是不好意思,二是心疼孩子,“前段时间,有很多人在网上讨论这个问题。”据他介绍,平安居家养老甄选供应商提供的“上门助浴”服务是专为长期卧床、残疾、术后期的老人打造的服务,可以解决这类人群生活中“洗澡难”的问题。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钱不一定能换来有尊严的养老服务,得靠规则。”吴晋江觉得,平安居家养老服务的特点之一,是通过平台进行监督,尽可能规范从业者的行为,“服务质量能保障,才能去谈老人的尊严是什么。”

针对居家养老人群存在的普遍痛点,平安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居家养老建议解决方案

除了居家养老,平安还推出了高端养老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目前,平安形成了以“高端康养、居家养老、健康管理”为经线、以“御享、盛世、智盈、如意”四大产品系列为纬线的“三经四纬”产品战略体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暖心服务。

养老事业任重道远,正因为做养老不易,所以平安在居家养老项目上,选择了“慢”下来。

专业、坚持、敢啃“难啃的骨头”一向是中国平安的风格,经过无数次的打磨、试点、优化、迭代,平安居家养老服务最终落地,为越来越多老人提供了“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管家专心”的品质养老生活。

“养老解决的不只是一代人的问题,可能是三代。”李女士感叹道,如果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得以改善,中年人也能从中释放更多时间和精力,“那如果我没那么忙,我也可以多点时间陪伴我的孩子。”

重要提示:

本材料中所涉及的居家养老服务由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具有经营资质的第三方服务商提供,其中付费服务客户可按需自主选购。

本材料仅用于向您介绍平安居家养老服务,不构成任何形式的要约或要约邀请。具体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及付费服务价格等请以平安养老管家服务号/小程序相应信息披露为准。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