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强国的守望者:平安力量擦亮“中国制造”

中国最早期的现代化,来源于“实业”。

实业,也即实体经济,作为立国之本和建设基础,犹如车轮,带动大国稳固前行。但实体经济也是农田,金融资源的灌溉不可或缺,投融资、支付结算、金融信息……金融机构用其独特的活水承担着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源泉。

近年来,“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成为各家金融机构从政府和监管部门领回的新课题。大国需要“中国制造”,也就相应地向金融机构投去更多期待的目光,时至今日,人们再次聚焦“金融助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全社会的殷切瞩目下,中国平安发挥集团独特的“科技+服务+保险”优势,聚集保险、银行、证券等金融资源,参与大型基础建设和重大保障项目;以人为本,推出安责险、农民工工资保证保险等创新产品,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平安力量”。

平安金融中心

国之重器的擎旗手

2022年8月24日,北京三号B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顺利升空,这是每年众多“上天”卫星中的一颗,“步入职场”后,它将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

北京三号B卫星成功发射的背后,是国内保险业的合力支持,共有19家保险公司联合为其保驾护航。作为首席承保单位,平安产险提供了发射险、在轨寿命险以及发射第三者责任保险等一系列保障。

卫星也要买保险?这是很多人脱口而出的疑问。国家航天事业和保险行业有何关联?

实际上,卫星发射的每一步都像“带着鸡蛋走路”。发射以前,运输、储存、测试、加注燃料……任何细小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造成损失,而发射阶段发生损失的概率还要大于发射之前。即便顺利升空,风险仍然存在,譬如太阳能电池板意外损坏、卫星上的零件掉落不当造成人员伤亡或地面损失……越是创新和重要的行业,就越需要保险的介入和护航。

保险的定价需要精算,保一颗卫星,定价不仅要考虑卫星火箭技术,还受到卫星保额、保障期、损失定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北京三号B卫星携带的“天舒相机”镜头,由于采用了创新的竖直装调技术,承保挑战更大,风险判断更难。

尽管困难重重,但“经验”一词恰是平安几十年创新发展之路上积累下的丰厚财富。这并不是平安第一次参与民族航天事业,早在1992年,平安就独家承保了返回式遥感卫星2号01星的发射保险。三十余年来,平安已经为超百颗卫星和许多火箭项目提供了保险保障服务。

近10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在迈向“航天强国”的征途中,航天保险也一路跟随技术和产业的升级推陈出新。尽管多数人并不清楚在一颗卫星启航的过程中,保险机构究竟张开了多大的风帆,但平安始终以守护者的姿态陪伴着航天事业的发展。

上至卫星发射,下至重大基建项目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规划,背后始终有平安的身影。白鹤滩水电站是世界第二大水电站,能够满足750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电。2022年12月,白鹤滩所有发电机组全部投产,标志着我国在长江上全面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而早在2016年,平安产险就作为首席承保人,为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建设提供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保险保障,保额高达61.19亿元。2018年以来,平安银行又多次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提供绿色信贷等形式,以融资渠道支持项目工程建设。

2020年,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部署下,平安集团和招商局集团联手共建了“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及贸易便利化区块链平台项目”。这是大湾区首个贯通港口、海关、物流、企业、金融等贸易全流程的互联共享区块链网络,有效提升了大湾区港口的运营效率,降低了进出口企业的成本。同时,平安产险承保粤港澳大湾区工程项目超2万个,包括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三期、深中通道、赣深铁路等特大区域交通工程和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项目以及湾区内多个城市的水环境治理工程。

“一带一路”的建设也有平安旗下众多专业子公司的辅助,它们活跃在海外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保险保障和投融资支持中。截至目前,平安产险为“一带一路”沿线52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等固定财产提供了近1500亿元的风险保障,如承保巴基斯坦巴沙大坝工程、中老铁路;平安集团各类项目总体投融资额超过3400亿。

实体立国、实业兴邦,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国之重器,日新为道,在支撑实体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平安始终秉持服务者与守护者的心态,多维融合,通过保险、银行、证券、融资租赁、资管等有效手段,擎起高质量发展的旗帜,为国家的基业长青源源不断地灌注能量。

科技赋能的急先锋

在广东顺德的一个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区,每天都有超过600辆电瓶车载着各家企业的员工往返出入。

电瓶车自燃隐患一直是消防管理的难题,据统计,全国每年发生的电动车火灾超过万起,在生产制造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中如何做好安全风险防护,成为园区建设之初的重点课题。

园区管理方建设了智能的充电车棚,摩托车和电动车分区存放,并用智能化充电系统管理,一旦充满电或短路,系统将自动截断电流。园区内的摄像头带有温度检测功能,一旦监控区域出现温度异常变化,将立刻启动报警系统。

德龙智造园的车棚一角

这是广东顺德容桂街道德龙智造园的创新实践,也是平安针对分租式厂房实施的安全生产预防管理方案。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成主要以智能家电、机械装备、新材料等创新型企业入驻为主的科技工业园后,这里日常运营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保障各家企业的生产安全。

所有的数字化安全治理设施都是在园区设计时就考虑在内的。园区项目部负责人周智聪介绍:“平安产险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预防服务,由专家团队以智能手段对整个园区进行风险的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对园区所有企业一共辨识出154个风险点,制定出3330个管控措施。”

通过科技运用,实现风险前置管理,是平安产险创新打造的风险管理服务新模式:对分租式厂房实行“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落地火灾保险综合治理方案,进而降低工业园整体风险。

相关服务费用来源于安责险的保费。德龙智造园的所有企业都购买了平安的安责险,这是一种带有公益性质的强制性商业保险,更重要的是其具有事故预防功能。平安产险先投入资金用于园区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服务的钱是先投进来的,”吴建忠说,“先服务,后收益,从企业到园区各方面都很满意。”

“刚开始觉得已经买了其他保险没必要再买安责险了,后来经过保险公司业务员解释,我们改变了看法。安责险保额高,保费便宜,不但保障工伤意外,还可以保障第三者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还能定期为企业提供隐患排查服务。”一位入驻德龙智造园的企业主表示,相较于传统企财险,安责险大幅降低了企业投保门槛。

安责险不仅是保险产品,更是社会治理的制度设计,积极推进安责险,是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实践。平安集团将安责险做出了与众不同的路径:数字化与科技手段相结合,构建起“科技+服务+保险”的安责险新模式。这套模式不仅应用在顺德,针对“制造业当家”的珠三角产业园区,平安产险推出了“一园一策”火灾保险综合治理方案。在东莞德兴工业园,平安不仅为企业提供消防安全服务及物联网科技系统,还提供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建筑电气防火检测等服务。平安搭建的消防物联网监控与分析平台可以实时监测消防安全事故,结合大数据进行分析及预警,助力企业完善消防安全管理。

东莞市长安镇分租式厂房消防安全规范示范单位德兴工业园

除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管理外,平安产险还关注到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风险事件,并推出“鹰眼系统DRS2.0”进行自然灾害预测预警,囊括了常见的地震、洪水、台风等气象灾害。截至2022年末,该系统已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向223万名客户发送防灾预警提示及防灾信息超过441万条,累计为客户减少损失超2亿元。

通过为大小产业园区提供风险前置管理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安为众多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而平安为实体经济提供的保障还不止于此,远在宁夏的枸杞种植农户也享受到了创新保障产品的裨益。平安产险在宁夏中宁县推出了溯源保险,为中宁枸杞产品进行“一物一码一保险”身份识别。这是农产品质量保证链上重要的一环,为特色农产品背书,形成消费者的放心标签,给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提供保真和安全双重认证,也为农产品提升了品牌效应。平安将“溯源平台+保险”模式在全国进行推广,截至2022年年底,平安食品安全责任溯源项目已在31家机构完成试点落地,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4087.6万元。

科技创新的目的是赋能企业,保障客户的动因是助推实体。在面对各行各业客户的过程中平安发现,技术的进步是没有上限的,关键是要适合企业的发展。再小的创新,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焕然新生的机会。

以人为本的引路者

当社会的目光投向实体经济的最小组成部分——人,就会看到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共有2.96亿农民工,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与这一群体紧密相连的问题往往是欠薪。

农民工工资难以保证按时发放,是政府管理的一大痛点。“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在第一个月欠薪时政府是无感的,因为数据不互通。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继续拖下去,就形成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链条。”

“向善”理念融入平安集团产品和服务设计的每个细节。如何聚焦弱势群体,充分保障劳动个体的利益,充分体现“保险姓保”的价值回归?平安与广东省佛山市人社局合力打造了一套“农民工工资管理系统”,创新性地把农民工工资保证保险与数据管理系统相融合,切实提高了政府整治欠薪的效能,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所有的项目工程都需要在这个系统里登记,关联到项目方发放工资的银行账户。”平安广东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信息化平台,工人工资可以实现全流程线上发放。“项目方是不是按时发放工资、发放额度是多少,全部在大数据监控下。如果出现欠薪,系统会自动预警。”

数字化科技的介入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率,人社机构在欠薪发生的第一个月就可以监控到风险点,第一时间介入现场检查,尽早切断后续的欠薪风险。农民工工资保证保险固然也是一种兜底的保障,但最多只能实现“先赔付再追偿”,而系统的上线则彻底改变了对劳动者的保障逻辑。

“系统把追偿跟兜底的工作后置了,监控的动作先做起来,是一套欠薪风险事前可防、事中可管、事后可解的全过程数字化监管生态。”

这套由平安首创提出、在佛山市首次铺开推广的农民工工资管理系统,是平安对农民工这一新市民群体的关注。金融服务应以人为本,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才让平安旗下各专业子公司不约而同地坚持用创新思维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哪怕只是一家甜品店。

研究了烘焙技术十多年的王女士就是这家甜品店的主人,2022年,她从平安普惠申请了一笔借款,实现了多年来的梦想,店面刚开业便冲上深圳市甜品店榜首。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平安普惠时,王女士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人”。

“我曾经到银行去咨询低利率的贷款,但我的条件不太符合。不过平安的咨询顾问推荐的借款方案我很满意。我印象很深的是,贷款申请的当天就到账了,42万,正好满足我开门营业的需求。现在店里生意比较稳定,我计划今年提前结清,也没有任何手续费,自己在手机操作就可以,很智能!”

人性化的融资服务一直是平安支撑小微企业的利器。在江苏杭集镇,一家酒店卫浴用品生产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工厂处于停工状态,平安普惠咨询顾问主动拜访,提供融资方案。企业通过线上渠道申请贷款的当天,就收到了22万元资金,得以马上复工。在广东,还有更多“老字号”餐饮店铺靠着平安普惠陆慧融APP的帮助,在最短时间内拿到经营资金,让老店焕发新生。这是平安普惠针对“专精特新”潜力小微企业推出的“4+1+1”重点行业小微扶助计划。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抵质押逻辑下,中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金融资源。但平安银行认为,科技创新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基础。依托物联网、AI、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平安银行在2019年率先启动了“星云物联计划”,并于2022年升级建设“星云物联网操作系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设备管理、生产经营和产业互联服务。

借助数字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最终再向遍布全国的大小企业引流,平安一直在积极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如流水润物无声,平安集团始终在探索各种创新思路,向实体经济灌注最大限度的养分,滋养了千企万户亿人。中国制造源于实业,实业活力依托金融。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平安力量”,正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望强国实业,不断展示并传递出作为综合性金融机构领先者的虔诚姿态。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