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胡德夫:一生就是一首歌

小时候,胡德夫的家人叫他Ara,

在族里,

这个词代表“勇猛”。

这个名字像一个隐喻,

贯穿了他的前半生,

他因勇猛白了头,

眉眼沧桑,

生活支离破碎。

但他终于又带着这个名字归来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广州

责任编辑:杨静茹

2015年9月,胡德夫在银川艺术节演出(受访者提供/图)

一生就是一首歌

时隔三年,胡德夫再次出现在大陆荧屏上。在3月16日首播的音乐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里,他银发苍苍,一袭白衣,坐在白色的钢琴前,缓缓弹起《橄榄树》——身后是日月潭,头顶湛蓝纹丝不动,大朵白云随风缓行。

他的手指在琴键上飞快滑动,悠悠唱着“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两道白眉随音符微颤。他已72岁,声音沧桑遒劲,又举重若轻,歌声在山水间回荡。

2010年开始,胡德夫在大陆亮相频频,他发行了自己第二张专辑《大武山蓝调》、第三张专辑《芬芳的山谷》、第四张专辑《时光》、第五张专辑《最后的猎人》,在全国多地举办了《大武山蓝调·弹唱私享会》,参与了多个音乐节,担任演唱会嘉宾,客串电影,举行音乐讲座……60岁后,生活反倒和音乐越绑越紧,像是要把没有唱歌的二十多年一次性补回来。

像是为了某种使命一般,他瞪大眼睛、张大耳朵采撷故事。10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大陆,行至黄河源头,南下川滇山林,北上内蒙古草原——作为台东山谷里长大的台湾原住民,他本能地与自然亲近——有些成了文字,有些成了音符。还有很多成了记忆,等岁月谱成歌。

大陆文化界和年轻人对这位老者报以热烈的欢迎。他在大陆的演唱会上,歌迷会跟他一起哼唱,演出邀约和商业资源不断涌来。一位记者回忆,在《时光》签售会上,在场多是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不停用手机拍照,胡德夫淹没在咔嚓声里。他还出现在多档文化类节目中,为《朗读者》写了主题曲,在《经典咏流传》里唱《牛背上的小孩》,拍了一档人文音乐节目《未央歌》,出了自传《时光洄游》和《我们都是赶路人》,还编写了《音乐通识课·胡德夫讲世界民谣简史》。

主持人白岩松在给《我们都是赶路人》这本书作序时写:“幸亏是在不年轻之后才听到胡德夫。就像年轻时爱喝可乐,可中国人,终会在岁月里明白茶的滋味。我曾经以为,年轻人不会喜欢他的歌,可后来发现:我错了。”是的,胡德夫就像一款老树普洱,适合人到中年甚至老年细品;又像一杯精酿,适合喝腻了奶茶的年轻人静饮。

胡德夫在《声生不息·宝岛季》台湾分会场弹唱《橄榄树》(受访者提供/图)

3月13日,胡德夫在太平洋边的台东故乡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的视频采访。近年,他的身体大不如前,精力越发有限。但聊起往事、当下与未来,他依然矍铄。

“我的故事可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吧。”胡德夫说,“我的故事讲了很多遍了。一个山上的小孩,11岁出来读书,最后成了一个歌手。他为什么能考到台大,为什么能碰到李双泽,他们一起写歌怎么会写《牛背上的小孩》,故事就一个一个这样出来。不像很多歌手现在有计划做系列的专辑,今年做什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