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视角下,广东消费复苏趋势如何?丨粤消费复苏趋势深调研①

金融机构的交易数据是洞悉各类消费交易的最鲜活实证。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和广东省商务厅联合指导和支持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历时近两个月深调研广东省内几乎所有主流银行和龙头险企。

为了与金融机构的交易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了京东、美团、饿了么、抖音、携程和飞猪6大互联网平台。6大平台为此提供了专项数据和描述。

《报告》显示,作为全国消费第一大省,广东省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合力促消费。系列组合拳之后,广东消费尤其是小额消费复苏趋势喜人。

责任编辑:谢艳霞

2022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各项工作中“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并提出要“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和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商务部将2023年全年确立为“消费提振年”,并以此为主线,统筹开展包括广东在内的全国性消费促进活动。

广东是全国消费第一大省,各项消费指标一直是风向标。广东省的消费复苏趋势如何?

春节以来,各大景点人山人海、各大酒店预订爆满、餐厅订房吃饭排长龙、交通大塞车等话题接连刷爆广州人的朋友圈,还屡屡冲上社交媒体热搜。久违的烟火味回归广州。

广州的消费复苏只是广东消费复苏的一个缩影。今年1-2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增速比去年12月提高2.8个百分点。哪些地区复苏最快?哪些领域率先复苏?为此,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自1月下旬至3月上旬对广东消费复苏趋势进行了深调研。与众不同的是,这是一次主要基于金融机构大数据的深调研。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金融交易数据可以穿透式揭示消费复苏情势,印证各项促消费政策落地效果。

在促消费过程中,金融机构扮演了何种角色?起何种作用?为解答这些问题,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和广东省商务厅联合指导和支持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对31家广东主流金融机构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调研。

与此同时,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辅以政府机构和6家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专项大数据进行交叉验证。

金融如何更好赋能消费?在调研过程中,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还就金融机构促消费相关举措成效面向公众进行问卷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4000多份,并征询了本中心特邀外部专家学者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今天起推出《“广东消费复苏趋势深调研——广东金融机构促消费成效如何?”系列报告》(下称“报告”),以独特的视角探求并解答上述问题。这是机构媒体发布的首份广东省消费复苏趋势深调研报告,更是国内首份以金融机构维度洞察广东消费市场复苏趋势的深调研报告。

深调研22家广东主流金融机构 

自1月下旬至3月上旬,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的广东金融机构共计31家,几乎涵盖了广东省内主要商业银行,也包括了龙头保险公司。国有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和交通银行广东分行。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广州分行、兴业银行广州分行、浦东发展银行广州分行、中信银行广州分行、光大银行广州分行、民生银行广州分行、华夏银行广州分行和浙商银行广州分行。

总部在广州或广东的金融机构则有广发银行、广州农商银行、广州银行、南粤银行和中邮消费金融公司。总部分别设在广州和深圳的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和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因是事业部制,也是此次重点调研机构。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对象还包括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和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前者是中国最大的保险集团,后者则是中国银联系统内市场规模最大的省级分公司,中国银联是国内唯一的银行卡组织。

此外,中国人保广东省分公司和广东华兴银行等9家金融机构因在调研截止日期未能提交合格回卷,未被纳入此次调研统计范围,而仅作为参考。因此,实际被纳入此次调研统计分析的金融机构为22家。

被调研的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作为与消费关系最为密切的金融机构占比最高。分类看,包括了全国性大中型银行保险机构在粤机构和总部在广东的主要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在广东的网点数、从业人员规模、资产规模、存贷款规模、营收和利润总额等金融业主要指标上,占比均超过90%。因此,对上述机构调研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说服力。

为深度求证金融数据及其背后的逻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问卷调研、与不同机构多条业务线负责人面对面座谈、书面访谈、实地体验、访问银行用户和数据比对等。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还对国有大型银行驻粤机构和总部在广东的主要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或书面专访。他们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交通银行广东分行、广发银行、广州农商银行和广州银行。

与此同时,为探究在线消费的真实情况,并与金融机构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了京东、美团、饿了么、抖音、携程和飞猪6大互联网平台。6大平台为此提供了专项数据和数据分析描述。

此外,在全省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消费市场运行情况等宏观方面,我们还得到了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发改委和广东省统计局等部门的积极支持。

哪些地区复苏最快?哪些领域最领先?

《报告》指出,2022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规模约占全国的1/10,连续第40年登榜全国第一,超过第二名江苏逾2000亿元;从增量看,广东消费增速对全国消费正向拉动贡献率高达63%。2023年,广东提振消费的目标任务业已确定。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同比增长6%。

如何看待这个任务目标?从历史上看,6%的增速并不算高,2000—2022年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高达11.82%,全国范围更高达12.37%;在疫情前的2019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刚刚迈上4万亿元大关,当年增速8%。但从实际增量看,6%的增速意味着2023年广东要新增超过2600亿元的终端消费。按广东1.27亿人口测算,意味着每位广东人今年至少要比去年多消费2121元,即便考虑物价因素,新增人均消费也超过2000元。对于刚刚经历疫情冲击的很多人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事实上,广东的消费复苏早在2021年便已启动,2022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回到疫情前水平。调研报告指出,2022年3-5月受疫情因素影响,广东消费上半年一度承压,但从6月份开始,广东消费明显复苏;11-12月,疫情再度袭来,但广东顶住了强大压力,保住了消费复苏的成果。2023年前两个月,复苏势头继续保持良好。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最新信息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截至2月末,全省925.86万个体工商户的营收水平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其中包括了与居民终端消费直接相关的大量消费行业个体工商户。

分地域看,2022年珠三角9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3.5万亿,占全省的78%,其中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的消费占比分别高达22.96%和21.65%,合计贡献了广东超过50%的消费增量,是广东消费活力最为旺盛的地区。

从各地市增速看,2022年中山、惠州、阳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最快,是广东消费复苏最快最强烈的地区。2023年1-2月,受疫情管控放松及春节假期的共同影响,文旅、线下餐饮消费在全省率先复苏,其中粤东西北复苏势头领先珠三角,但广州仍是消费复苏动力的主要来源。

从消费领域看,2022年商品零售同比增长2.3%,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近9成,是消费逆势复苏的主要领域。其中,汽车成为2022年广东消费中的一大亮点,全省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9%,拉动商品零售额增长1.7个百分点。

此外,居民消费加速向线上转移。2022年,全省商品线上零售额增长13.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1.8个百分点,线上餐饮消费收入同比增长18%。

2023年前2个月,餐饮、旅游、交通等小额消费保持快速恢复势头率先走出疫情影响,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环比明显增长,但距离疫情前水平尚有差距;住房消费仍然低迷,广东楼市仍然处于仅有复苏迹象但没有成为复苏现象阶段。

消费复苏有何“密码”?

恢复和扩大消费成为2023年各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广东哪些成功经验可供推广?还备有怎样的针对性新招?《报告》指出,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形成合力是广东促消费的最大经验,及时精准的政策、精彩多样的活动和真金白银的补贴是2022年以来广东在促消费领域最鲜明的特点。

政策方面,2022年推出的一系列推动汽车、家电、文化旅游和住房促消费政策和消费券发放工作已在全省各地铺开,有效对冲了疫情不利影响。为完成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6%的既定目标任务,广东今年前2个月又陆续出台了6项针对性促消费政策。《报告》预计,从二季度开始,还将有新一批的政策、活动和补贴措施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准备充足,出台及时,发力精准,对全省消费复苏起到了点火和托举作用。

促消费活动方面,广东充分抓住元旦春节假期的重要契机,在全省各地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吸引省内居民出门和省外游客入粤。《报告》显示,春运期间,广州、深圳多个车站到达旅客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全省各地举办各类传统民俗活动两千多场次,文旅、餐饮消费加快复苏。2月下旬,广东省商务厅启动了汽车和“三家”(家装、家电、家具)的全省促消费活动;金融机构也举办大量线上线下促销活动,促进大宗消费尽快复苏。

补贴方面,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合力拿出真金白银,对商家和消费者加大补贴力度。2022年,广东省商务厅安排超20亿元促消费专项资金,与各地市政府联动推出两批消费券,直接拉动消费约121.6亿元。广东银联则协同主要商业银行和商家投入了近4亿元,直接及间接拉动交易额超过120亿元,与政府消费券形成错位联动。

2023年,各家金融机构将持续加大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减免银行卡手续费和发放消费券等方面的措施力度。截至2月末,主要金融机构一年期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普遍低至4%以下,个别银行的消费贷款利率最低可达3.2%。

《报告》还指出,政府、金融机构和大型平台企业的各类奖补措施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拉动了消费积极性。

在促消费进程中,金融机构将扮演何种角色?如何更有效促进消费复苏?

《报告》认为,作为2022年疫情暴发和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之一,广东的消费市场能够快速复苏,得益于广东上下同心协力促消费的共识与行动。其中,金融机构的作用尤为重要。广东金融机构在助推消费复苏方面,既是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的坚定执行者,也是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市场参与者,更是消费复苏的实际受益者。

为了解金融机构促消费各项举措的实际效果,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还进行了公众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00多份。《报告》显示,超过65%的受访者领取过金融机构发放的消费券,56%的受访者使用过消费券,超过85%的受访者表示消费券在日用品、餐饮等小额高频消费中影响最大,但同时超过82%的受访者反馈消费券“太难抢到”。

若适当降低房贷负担,可明显拉动消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消费复苏也非朝夕之功。全国来看,2023年的消费复苏步伐仍会受到就业、居民收入和信心恢复等各方面不确定性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作用。金融机构应该如何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助力消费复苏?

《报告》建议,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2023年的促消费工作,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服务。

一是充分预判消费提振的难度,摸清影响和阻碍消费复苏的难点和堵点,在经营考核、资源倾斜、产品创新等方面抓紧储备和继续出台更多政策措施;

二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金融促消费能力的加成作用,推出更适合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定制化消费产品。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线上消费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消费新方式。

三是针对消费恢复较慢的地区和消费领域,可继续通过各种奖补政策予以支持,比如有针对性地发放消费券等,促使消费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四是在促进消费复苏的同时,更加贴合居民消费升级和金融多元需求趋势,特别是满足居民在普惠、养老、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金融需求,使促消费的成果更丰富更可持续。

五是要挖掘释放房地产对整个消费的带动作用。广东商品房销售低迷对消费需求的抑制作用明显。鉴于货币政策正推动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如能通过产品创新,适当降低消费者存量房贷负担,将对消费复苏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