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清理11类“编外用人”:财政压力促成好的改革契机

哈尔滨对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编外用人展开清理和规范。全国两会结束后,这是首个地方政府开展的机构和人事改革。方案明确11类待清查编外用人,细化精简比例和进度。

许多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已经落后,没有技术和成本优势,它们甚至成为行业发展的羁绊。

责任编辑:陈斌

最近,哈尔滨官方发布消息,对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编外用人展开清理和规范。全国两会结束后,这是首个地方政府开展的机构和人事改革。方案明确11类待清查编外用人,细化精简比例和进度,改革务实进取,很值得赞赏。

由于编制和财政约束,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编外用人”,并且越往基层越普遍。他们并非一定就是冗员,更多是事务繁杂、管理细化的产物。“编外人员”大多比正式岗位忙碌辛苦——只是由于用工形式灵活,工资待遇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都乐于聘用。

哈尔滨的“清理编外人员”力度极大,市直机关5年内的每年精简员额不低于20%,就连工资不高、很难裁减的工勤人员,也转为“社会化服务外包”。背后原因不难想到,哈尔滨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市直机关也要参与省钱。

2022年,哈尔滨财政收入262.2亿元,同比减少28.3%,支出则高达1065.5亿元。巨大的财政缺口靠转移支付和各种七挪八凑,才勉强补齐。

若有人以为这种情况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