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向登记制度”取代“就业报到证”:或有助于抽去大学就业率的“水分”丨快评

2020年教育部曾发文要求“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工作”,要求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相较于“拒发毕业证/学位证”“虚假就业协议”“顶岗实习”,乃至“不签就业协议就不让返校拿行李”等手段,高校在报到证上做的文章只是十八般兵器里的一种。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恺辰

“就业报到证”的用途之多、牵涉面之广、历史渊源之深。事实上,“就业报到证”本就是历史遗留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人民视觉/图)

日前,中组部、人社部及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从2023年开始,大学不再给毕业生发放“就业报到证”,也不再将此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去向登记制度”将取代“就业报到证”,成为办理离校、户口迁移、档案转递、报到入职的凭证。

五部门联合发文,可见“就业报到证”的用途之多、牵涉面之广、历史渊源之深。事实上,“就业报到证”本就是历史遗留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就业报到证”(“报到证”)的前身是“就业派遣报到证”(“派遣证”)。这纸证件既是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