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人口负增长,但向大城市聚集趋势未变

在综合考虑在大城市打拼的成本与收益后,大学生流向二三线城市,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一线城市实际上是国家14亿人口规模优势最突出的体现。”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冯叶

2021年七普数据发布时,北京街头的人群。(视觉中国/图)

四大一线城市罕见出现常住人口集体负增长。

北上广深2022年合计减少27.47万人。其中,北京常住人口减少4.3万人,上海减少13.54万人,深圳减少1.98万人,广州减少7.65万人。

早在十几年前,面对高房价和生活压力,白领们便上演过一波“逃离北上广”的浪潮,但一线城市人口依然持续流入。如今,一线城市真的不再吸引人了吗?

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学者黄文政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2022年各市常住人口流入流出幅度都很小,疫情等因素仍有一定影响。在此基础上,四大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全部负增长“不太能代表系统性变化,也不应过度解读”。

全球化智库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民间智库。

广深人气显著回升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副院长卢晶亮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四大城市各自情况不同,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2015年后,北京开始疏解非首都功能,人口调控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北京市常住人口在2016年达到峰值2195.4万,至今已连续6年减少。

上海常住人口也已连续两年下降。《解放日报》报道称,外来常住人口减少是2022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

2022年,上海市户籍常住人口1469.63万人,同比增加12.19万人;外省市户籍常住人口1006.26万人,同比减少25.73万人。

2022年,深圳出现设市以来首次常住人口负增长。

卢晶亮表示,一方面,深圳市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数量倒挂,受到2022年疫情和经济形势影响,来深工作的部分外省人口选择离开。这是造成该市常住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该市年末常住人口1766.18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583.4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3%;常住非户籍人口1182.71万人,占比67%。常住非户籍人口较2022年减少29.06万人。

“另一方面,深圳近两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