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罚的钱必须罚”?称重设备不准、以罚代管:如此治理超载有创收之嫌丨快评

解决财政压力,是放水养鱼,搞活经济,从而扩大税源,增加收入;还是涸泽而渔、杀鸡取卵,靠加大罚款力度,“该罚的钱必须罚”?

责任编辑:陈斌

平素名不见经传的河南省内黄县最近火上了热搜。

由中央农办秘书局、农业农村部新闻办指导的官方新闻平台“中国三农发布”日前报道,多名经常通行内黄县的货车司机反映,出发前没超重的货车,在内黄县就被认定为超重,随后收到高额罚单。有司机两年收到了58张罚单,罚金高达27.5万元。司机反映,内黄县对“超载货车”只罚款不卸货,其信息往往超时发送,有的甚至一年多后才收到,导致司机收到时已经无法申诉。更让人无语的,是内黄县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最近财政紧张,所以该罚的钱必须得罚,“这叫执法到位”。

引起舆论极大关注后,内黄县政府5月18日发布通报回应。

通报称,司机称两年收到58张罚单被罚27万多不实,实际上自2021年5月至今,该司机在内黄县的超限罚单只有9张,且只执行了6起共2.79万元;治超执法点的称重设备经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执法监督局委托省计量测试科学研究院进行检验,结果合格。不过,通报承认该县在2021、2022年存在治超处理告知书超时发放问题,但称2023年没有了,遮挡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