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相“上岸”能卷出更优秀的社会管理者吗?

通过主动逃离社会生产环节而成为社会生产的管理者,是一个悖论,也意味着“职业考公人”之间的竞争无论多么激烈,也不太可能“卷”出更优秀的社会管理者,因为管理社会的前提是对社会的生产环节有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斌

新冠乙类乙管后,经济社会逐步复苏,就业市场也有所回暖,但新冠及防疫带来的就业环境改变,显著影响了年轻人的就业心态。2023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50万,再创历史新高,年轻人“求稳”心态明显。

随“考公热”而起的是“考公”的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且出现了职业的“考公人”和专门的话语体系。他们之间通过网络互相联系,彼此分享信息、相互激励而形成的群体,推动了考公话语体系日趋成型:

比如不断辗转各地参加各级各类公务员和事业编考试,通过提高考试次数来增加考中几率的广撒网策略被称为“巡考”,而通过笔试进入面试则被称为“进面”,“三不限”则是指不限专业、户籍及学历(大专以上)的岗位,因为限制条件少,竞争往往最为激烈。在这个话语体系之中,所有人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叫“上岸”,即成功进入体制。

在这些词汇中,“上岸”无疑是最显眼、最值得深思的概念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