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近人情”才凸显神性

出家到底是“出家”还是“回家”,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作出的选择就不一样。究竟是选择在家当居士还是削发为僧尼或者偶尔吃素,就跟究竟是信上帝还是拜关公一样取决于各自境遇因缘
在本土宗教中,佛教与现实的关系最为“紧张”,但正是这种“不近人情”,使它作为另一种人生图式的意义更加显明,使精神生活的神圣性得到的凸显更加充分,因此对心灵的慰藉也更加强烈。

    在本土宗教中,佛教与现实的关系最为“紧张”,但正是这种“不近人情”,使它作为另一种人生图式的意义更加显明,使精神生活的神圣性得到的凸显更加充分,因此对心灵的慰藉也更加强烈。今天谈改革,主要似乎不应该在如何世俗化上做文章吧?
    作为一个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对最近的名人出家事件,我想到的主要有三点:首先,提醒作用:今天的世界太过于物质化了,名和利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它还有一个精神的层面,值得每一个人思考面对。
    其次,它促进了社会对佛教的关注。唐代有“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的三教合一的说法,因为世界的问题很多,各种文化各有所长。这些传统在近代以来都可以说处于衰颓之中,这既有社会变迁的原因,也有意识形态的原因。
    最后,古代乃至民国时期都有不少学识和修为上极富造诣的大德高僧,这几十年就很少了。我相信一些所谓精英性质的人员走进佛门,对佛教本身的发展提高应该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又开始回归自己的常态,各种文化又开始呈现复兴之势。出家到底是“出家”还是“回家”,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作出的选择就不一样。究竟是选择在家当居士还是削发为僧尼或者偶尔吃素,就跟究竟是信上帝还是拜关公一样取决于各自境遇因缘,很难说哪个更好哪个才能解脱。禅宗说,平常心是道,我觉得就挺好。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