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江南》里的启示:古代人是怎么度过低谷的

“当我遇到低谷的时候,我就去登临那些老前辈们登临过的老地方,去旅行,去看书。如果关在家里不能出去,我就在房间里珍惜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文首发于2023年7月13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悠翔

于中美每天要用大约一小时读诗词,最喜欢李清照的作品。(节目组供图/图)

人在低谷时,面对大环境的不景气,怎么面对?面对不喜欢的工作或者不得已的降职、工作调动时,怎么调节心态?由东方卫视、南瓜视业联合出品的经典文本围读节目《斯文江南》进行到第二季,行至水深处,“借古”讨论了更多与当下关联的话题。

节目到九江站,围读诗人陶渊明。世人皆知这位田园诗派鼻祖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超脱,但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黄晓丹认为,如果只看到这一点去理解陶渊明,那就是一个单薄的陶渊明。实际上,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后,付出了非常辛苦的代价,但他依然还有精神上的自由可以超脱,这才是陶渊明对当代人提供的最宝贵的经验。

岳云鹏在《斯文江南》中诵读了陶渊明的一首冷门诗《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讲述了陶渊明44岁时家里着火的事,“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这一年夏天着了一场大火,他们全家的房子和田地都被烧掉了,一家人只能暂时寄住在家门前的一条船上。

谈到演读陶渊明,岳云鹏笑了,因为他的第一反应是“惭愧”。坐在围谈桌另一侧的黄晓丹也笑了,她清楚大众熟知的陶渊明是一个通透、飘逸的形象,这一面,由岳云鹏来演是比较困难的。但她同时认为:“陶渊明还有作为一个农人的、质朴的、沉重的一面。他饿过肚子、种过地,家里面失过火。我们今天桌上坐的所有这些人中间,可能岳云鹏对于这种感受最了解。”

岳云鹏人生第一次下跪,就是因为一场大火。为了教训弟弟,他失手引发了火灾,烧光了邻居家的玉米秆,“所有东西都烧没了,包括我三姐的嫁妆”。

节目中,岳云鹏坚定地表达,不愿“回归田园”。他小时候种过庄稼,如果这一年雨水不好,或是收成时节刮了一场大风,“就完蛋了”。岳云鹏十几年的农事生涯里,遭遇过两三回这样的噩运:麦子都黄了,割麦前一天晚上刮来一阵大风,全给刮躺下了。岳云鹏回忆,联合收割机进不去,“只能弯下腰一根一根地割,才能有收成”。“而且被大风刮完之后,它那个颗粒就没有那么饱满了。”岳云鹏说,“看着那片土地,你会流泪的。”

黄晓丹介绍,陶渊明写作这首诗是在公元408年,正值中年,他归隐在家。整个家毁于一场大火,本来是一件很悲惨的事情,但陶渊明看到,火是夏天烧的,秋天才刚刚开始,自然界自有更生的力量。

他“中宵伫遥念”,晚上遥想天上地下、过去将来、人生宇宙,而他所处的时空算不上多么美好,那不如承担作为一个农人的命运——就是有东西会被烧掉的。诗的最后一句是“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没有遇到好时候就算了,就回到我的生活中去。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陶渊明不是靠给自己打鸡血,也不是靠一个虚幻的理想,他就是踏踏实实承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