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刻羽:全球化关乎每个微观主体的福祉丨首席访谈⑪
时隔多年,在见证了诸多去全球化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破坏作用之后,学者们对于如何重塑全球经济合作产生了新的思考,也就是如何寻找更合理的路径实现“再全球化”。
从英国脱欧的情况来看,目前的经济状况要比经济学家预期的后果更为糟糕。经济全球化关系到每个微观主体的社会福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美双方可以考虑以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合作和适当的方式,减轻和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
全球较多金融资产已经存在泡沫,一定程度的泡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政策或者事件的超预期变化,可能会使得资产价值面临重估的风险。
责任编辑:谢艳霞
2023年6月以来,中美高层开启高频互动模式。
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6月18日至19日访华之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近日结束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前强调“美国无意同中国脱钩。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脱钩,对两个国家都是灾难,也会让世界不稳定”。新华社撰文指出,中美开启互动模式,双方在部分问题上取得进展、达成共识,向世界释放缓和关系的积极信号。
同样的信号也在2023年6月底举办的第14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频频传出。作为著名的全球高端对话平台之一,达沃斯论坛时隔4年重回中国,成为各方观察大国关系、政经热点和新技术革命趋势等热点话题的重要窗口。此论坛吸引了全球政商学等各界一千五百多人与会。其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终身教授金刻羽受邀连续出席3场分论坛,分别就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全球债务风险和金融稳定等相关议题发表见解,是本届论坛中出席活动频率最高的经济学家之一。
耶伦访华释放什么重要信号?中美央行应在哪些领域达成共识?英国脱欧后经济情况对全球化有何启示?全球债务激增能否演变成新一轮金融危机?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日前就上述问题专访了金刻羽。
金刻羽教授拥有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等机构工作过,现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终身教授,在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研究领域拥有较高知名度。2014年,她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青年领袖。自2015年起,金刻羽多次受邀参加达沃斯论坛。
中美正探索新的相处之道
南方周末:先谈一个热点话题。2023年以来,美国多位大型企业高管访华。进入6月,美国政府高官相继访华。其中,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刚刚结束访华行程。耶伦曾担任过美联储主席,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既担任过美联储主席又担任过财政部长的女性。你如何评价她此次访华对中美关系走向的影响?
金刻羽:耶伦访华期间与多位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会见,还与中国经济学家们举行午餐会。双方高层加强沟通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近期美国相继派遣国务卿布林肯和财政部长耶伦访华,说明美国意识到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不容小觑。2022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超75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美国的市场或者消费者仍然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双方需要加强沟通对话,缓解紧张氛围。
另一方面,中国一直主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持续对外开放,倡导自由贸易,认定全球化才是各方最优的选择,双方在投资、贸易领域可以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合作。双方应在寻求新的双边关系的背景下,探索新的相处之道。
寻求“再全球化”的更合理路径
南方周末:实事上,合作而非对抗,全球化而非保护主义。这样的声音在这次夏季达沃斯论坛成为主流。你参与了此次论坛的哪些会议?
金刻羽:本次天津达沃斯论坛的议题都很有价值。我主要参与“中国的未来趋势”“发挥企业家精神,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和“全球债务爆炸”等相关会议。这些基本都与我的研究方向相关。
南方周末:时隔4年,夏季达沃斯重回中国。你觉得更重要的是论坛所讨论的问题,还是活动重新举办本身释放的信号?
金刻羽:论坛所讨论的问题和活动在中国举办的信号都是重要的。论坛讨论的问题固然体现了达沃斯在全球经济论坛中的影响力、价值和意义,而论坛夏季年会再次在中国举办则显示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两者相互关联,这次活动对于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合作,很有作用。
南方周末:你此次参会的直观感受和收获是什么?
金刻羽: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国际社会、学术界、企业界对于全球化和贸易的重要性是有共识的,并且得到了强化。
“再全球化”在此次论坛中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专家们围绕着全球化与贸易的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普遍认为只有交流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时隔多年,在见证了诸多去全球化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破坏作用之后,学者们对于如何重塑全球经济合作产生了新的思考,也就是如何寻找更合理的路径实现“再全球化”。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南方周末:你刚才说参加了“中国的未来趋势”闭门讨论。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中国的未来趋势如何?
金刻羽: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可持续的增长潜力,这是不容置疑的。我在各种场合都坚持这个观点,毫不动摇。首先,在中国仍有数亿人的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作为一个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尽管服务业在中国创造了47%的就业机会和52%的GDP,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服务业在中国GDP的占比仍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发展潜力巨大。
再次,中国的千禧一代人口超过3亿人,数据显示,有接近50%的青年人赞同超前消费,改善生活的观点,他们的消费潜力比较大,消费欲望比较强。
最后,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有着巨大的投资空间。比如: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目前中国已经在多个领域突破了关键技术,比如:国产大飞机、航空航天、远程通信、磁悬浮高铁等等。
要看到,中国未来几十年在高端产品和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前景预示着中国经济长期的良好发展势头。
房地产重要性不言而喻
南方周末:在“发挥企业家精神,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分论坛上,你谈及当下中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很多机遇,提振经济复苏仍然有很大的政策空间,并对推动房地产复苏的政策保持谨慎乐观。你持乐观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金刻羽: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预期2023年也会贡献35%的全球增长份额,在驱动全球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如前所言,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确有挑战,但是长期来看,潜在的上升空间还很大,未来随着微观主体预期的改善,经济活力将会进一步释放。
目前房地产行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占 GDP 的比重为 7%左右,加上建筑业则占到14%;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地方综合财力接近一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阶段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供需两端可以均有所侧重,优质房企和合理的住房需求是重要支持对象,热点城市需求端刺激也在渐进式推进。
短期来看,因为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城市之间差异较大,未来可以考虑“因城施策”且“适时微调”的宽松政策,加强优质房企投融资和居民住房贷款方面的刺激,稳定楼市和土地市场。
长期来看,要建立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推进长租房市场建设,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去全球化显然弊大于利
南方周末:在谈及应对全球化、气候变化和主权债务等全球面临的许多共同挑战时,你认为全球历史上遭遇4次逆全球化的挑战最终都取得了胜利。但是由西方最早发端的全球化浪潮走到今天,中国却成为最坚定的推动者,而英美纷纷采取了脱钩或类似的政策。你觉得这次还能战胜挑战么?中国的制胜之策应该有哪些?
金刻羽:经济全球化仍是最优选择,多边合作才可以实现共赢。目前全球的经济增长受到较大的阻力,原因很多,但是不可否认逆全球化是一股逆流,对很多经济体的增长都有冲击,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反全球化的浪潮在一些发达国家比较突出,尤其是在欧洲和美国,恰恰是这个因素,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存在硬着陆的风险。从英国脱欧的情况来看,目前的经济状况要比经济学家预期的后果更为糟糕,未来一段时间英国经济将继续在低增长和高通胀状态下徘徊,预计2023年英国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0.3%。最新数据显示,英国80%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下降。经济全球化关系到每个微观主体的社会福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球一些主要经济体遇到的一些困境,也逐渐使得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脱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因为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断裂后对于很多经济体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现在需要各国修复断裂的供应链,而不是进一步加以拆毁。去全球化显然弊大于利。目前出现的一个新的趋势是,有些人以产业链或供应链的所谓“安全”方面的考虑来抵制全球化,但是,这只是一种遁词而已,只有求同存异,重构全球化才会突破全球经济目前面临的困境,也是各方最明智的选择。
中美央行应在全球债务问题上求同存异
南方周末:在“全球债务爆炸”分论坛上,你提出两大经济体的央行应该协同合作,与其他与会嘉宾探讨了对新兴经济体长期融资支持的“中国模式”以及改革“美元霸权”等话题。中美两国在全球债务问题上为何存在分歧?
金刻羽:在全球债务问题方面,中美两国存在一定的分歧,主要是立场的差异。第一,中国一直重视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希望发展中国家也能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发出更多的声音,而不仅仅是发达经济体单方面制定债务处理方案。巴黎俱乐部是发达国家成立的,其游戏规则也是他们创立的,并一以贯之执行。中国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对此有自己的立场,强调需要在G20债务处理共同框架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规则。
发展中国家在遇到主权债务有可能违约的情况时,并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可以在全球金融市场获得流动性,借新还旧,以债养债,获得喘息的机会,因为他们主权信用评级较低,很多国家甚至达不到投资级别的评级,无法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债务减免或可得到一时的缓解,不得已而违约影响一国的信用,这些都是难题。在很多情况下,流动性支持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发展更为重要。
第三,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大型实物资产、制造业等,这些资金流入都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对外投资中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应对气候变化等。中国也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纾困。而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债务的投向不同,原则性债务减免对于双方的实际负担是不同的,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做债务解决方案。
南方周末:你觉得中美央行能够达成哪些领域的合作共识?
金刻羽:发展中国家债务上升的背后是全球金融体系的扩张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挑战。中美两国可以在帮助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方面探讨一些方案,这对减轻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是有益的。但是,中美的责任是不同的,不可混为一谈。两国央行在全球债务方面可以达成共识的领域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美双方可以考虑以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合作和适当的方式,减轻和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双方需要基于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根源和现实情况,着眼于未来,开展务实的对话与合作。
其次,中美双方或许可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确保全球流动性扩张政策能够充分惠及发展中国家,并预防系统性债务危机的发生。双方在G20、联合国和国际金融机构等多边机制框架下,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也代表了不同的声音,可以协调合作并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最后,中美双方或许可以综合考虑债务救助和长期发展,推动债务国通过债务治理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债务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解决债务问题需要债务国实现经济复苏和自主发展能力。
应根据经济周期制定化债策略
南方周末:不同国家在处理债务问题上有哪些不同模式?政策措施的效果又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金刻羽:不同国家在处理债务问题上采取的模式和政策措施因国家的经济状况、政治体制和财政能力等因素而异。目前主要有三种主权债务处理模式:债务偿还模式、债务重组模式和债务减免模式。
不同的政策措施在处理债务问题上的效果也有所不同:首先,从长期来看,偿还债务模式可以维护债务国的信用和声誉,但短期内会对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债务负担过重的情况下。其次,重组债务模式可以减轻债务负担,帮助债务国以时间换空间,给予他们喘息的机会,但可能会对债权人信心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更高的借款成本。最后,债务减免模式可以显著减轻国家的债务负担,但相对于债务重组而言,减债对债权人信心打击更大,从而严重限制债务国未来的借款能力。
南方周末:处于不同周期下的各国经济体,货币政策取向对于处理本国的债务问题会有哪些不同的影响?
金刻羽:目前世界各国经济的走势是不同步的,很多经济体确实处于不同的周期中,如中国经济表现为低利率和低通胀,而美国经济则表现为高利率和高通胀。各国都有内债,货币政策取向对于处理本国债务问题取决于经济处于何种周期之下。低利率环境下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减轻债务(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的还款负担、借新还旧、鼓励投资,刺激经济增长;而高利率环境下的货币政策则显然增加还本付息的债务负担、抑制借款和投资,以及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因此,有关国家在处理本国的债务问题时,需要根据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取向来制定相应的策略。
全球债务激增或演变成金融危机
南方周末:你在本次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警告,如果全球债务激增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未来可能会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债务激增一定会演变为金融危机?
金刻羽:债务激增是否最终演变为金融危机的关键在于债务的可持续性、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和市场对债务违约风险的反应。具体来看有五个阶段:
1. 债务激增阶段。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了借贷活动,债务快速积累。
2. 债务违约阶段。随着债务负担开始加重,部分借款人出现无法偿还债务并违约的现象。
3. 信心动摇阶段。投资者开始大规模撤离市场,资金流动性急剧下降。
4. 市场崩盘阶段。股市下跌,债券价格下跌,金融市场陷入混乱,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5. 经济衰退阶段。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超预期政策或事件比泡沫更可怕
南方周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金融监管者对美国市场潜在的商业地产泡沫表示担忧。你认为目前是否存在泡沫?
金刻羽:目前美国的商业地产确实存在一定的泡沫,但是泡沫经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疫情期间,美国商业地产价格已经形成泡沫,因为美联储在较短时间内扩表一倍有余,大额财政刺激提振居民收入,仅一年多时间价格偏离的幅度就已经接近2003-2007年累积的偏离程度(高估13%-15%);疫情后,美联储快速加息叠加财政刺激快速退潮,美国商业地产净现金流快速恶化。最新数据显示,自美联储开启加息的2022年3月以来,美国商业地产尤其是办公楼的交易量和价格正在急剧下跌。其中,办公楼的价值下降了27%,公寓楼价格下跌了21%,购物中心价格下跌了18%。
南方周末:造成当下市场对美国商业地产问题担忧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金刻羽:资产端大量商业地产贷款大幅减记并不只是个别银行的现象。
一方面,大多美国中小银行和商业地产深度绑定。截至2022年底,美国中小银行(总资产2500亿美元以下)商业地产贷款约占全国商业地产贷款总额的1/3,资产端存在较多浮亏,危机会产生共振,负债端存款也流失严重,不排除后期商业银行风险加剧引发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
另一方面,美联储后续可能继续加息,更高的利率使得业主和贷款人面临更高的购买和再融资成本。2023年和2024年就有大约1.4万亿美元的商业房地产贷款到期,面临大笔本金支付的业主更可能违约。
南方周末:对于未来市场各种不确定性,投资者应该注意哪些警示信号?
金刻羽:美国商业地产是金融脆弱性的典型,但不是个例。在过去几十年,全球利率、通胀、资产价格波动率等快速下行,进而推动各类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叠加疫情后的大幅宽松政策,全球较多金融资产已经存在泡沫。一定程度的泡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政策或者事件的超预期变化,可能会使得资产价值面临重估的风险。所以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指标、地缘政治事件、市场情绪等各种因素,以便及时发现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并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