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烨:立足长远,激发价值,携手打造可持续发展优质生态

2023年7月14日,由南方周末联合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责任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投资有道,碳路可循”为主题,相关领域学者、机构代表、企业高管参会分享,聚焦“双碳”目标下的企业行动进展和优秀实践,探讨低碳前沿理念、创新技术、碳信息披露等议题。南方周末、西工大在现场分别发布相关研究报告。

深交所将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规则体系;聚集更多优质企业,完善引导培育工作;构建低碳可持续的投融资平台;推动建立ESG评价体系,积极拓展评价结果的应用,同时建立考核机制;不断加强境内外ESG方面的合作,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

以下为孙烨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老师,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受邀参加这次会议,来到校园探讨这个话题。

深圳证券交易所是资本市场的服务平台,资本市场通过融资和价格发现的功能,把资金流入到ESG或“双碳”等比较需要的领域,今天主要是从市场这一角度谈谈对于“双碳”的看法。

  • ESG领先企业更契合理性、长期的投资文化

在上市公司监管、发展等领域,很多是业界有创新、监管机构有政策上的发展之后,学界才开始对它进行效果方面的分析、评估。但在ESG领域,可以明显感觉到,是学界在引领业界,学界通过理论让我们知道怎么践行ESG,同时通过大样本的检验使社会达成一定的共识。而我们会通过学术的发展来知道现在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去发展。

虽然ESG在局部领域会有些分歧,但目前整体业界和学界都形成了较大共识。从观察来看,ESG不仅从环境、社会、治理等多个维度揭示公司内在的价值,反映企业的长期风险和收益,同时,ESG做得较好的公司,在治理、竞争、创新、抗风险、回报等方面都有超强的能力,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对资本市场而言,它更契合理性、长期的投资文化,可提供更高质量的资本供给,现在的ESG和未来的资本市场发展是比较契合的。

从学术角度看,许多文献可以证明,ESG做得较好的公司有更低的风险,更高的估值,更有价值的品牌,同时有更强的管理;在实践中会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更少的融资限制,更准确的盈利分析预测,更好的未来财务表现、更少的财务舞弊,激励着投资者、上市公司去做好ESG方面的表现。

从投资端来看,全球投资者越来越重视ESG。从参与者来讲,截至2022年底,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指南(TCFD)的签署方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达到4100家,中国境内65家;世界范围内签署了联合国支持的责任投资原则的公司已经达到了5200家,中国境内有120家,ESG投资管理机构数量在不断增多。

投资规模上看,由于近几年反“漂绿”流行,我们在投资规模上略微有所收缩。2022年,全年累计可持续基金存续产品增长7000只,增长率达到18%,但资金净流入规模减少了近70%。这主要是因为美国近几年的反“漂绿”法规越来越严格,许多泡沫在这时被挤掉了。但欧洲目前还保持着较乐观的增长,也是我们整个净流入的主要贡献方。亚太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分化,比如日本市场转为资金的净流出,中国仍然保持着净流入,但是我们的整体规模相对较小。

在国内,ESG也有很多新发展。比如险资、社保基金等,这些属于中长期的投资人,他们的投资理念长期稳健,和我们的ESG有很强的匹配性。所以,当他们逐渐接受并探索ESG投资的时候,市场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部分官方测算来看,境内的ESG基金在短窗口内会有一些波动,但在长窗口往往保持较好的表现,这是激励中长期投资人去践行ESG的理论基础。比如,据商道测算,近三年数据齐备的ESG主题类基金共有61只,43只居同类型公募基金收益率前25%。

从全球投资者对ESG的看法来看,目前境外投资人对ESG更加重视。比如,他们会将ESG作为一个投资门槛。在深交所2023年第一季度境内外投资者座谈会上,很多境外投资者表示,境外大部分主权基金、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长期资金,普遍要求发达国家的被投资公司ESG评级达到3个B以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求2个B以上,对于不愿意或没有披露ESG信息的长期资金一般很少关注。而且,境外大公司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也会以ESG合规作为前提。

第二,投资人会主动参与并影响公司的ESG投资决策。很多头部资管机构更乐于秉持着主动影响,而非简单剔除的投资理念,通过投前问询、投后监督和尽职管理,帮助公司提高ESG的表现。比如,境内很多公司在自己的生产流程中相当规范,但它的话语语境跟境外不太一样,或者没有披露、没有拿到相关专业资质。部分境外投资者会利用自己的专业性对公司进行辅导,使公司的国际评级增加,投资人也会在评级增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投资价值。

第三,如果有些事项无法沟通,投资人就会倾向于用脚投票。极端情况下,如果公司较为重要的ESG议题方面没有得到修正,投资者甚至会连公司的其他议案也一票否决,以此给公司更大的压力。这是我们很多出海的头部企业面临的情况。所以,ESG对他们而言并不只是成本,提高ESG的表现对他们来说也是争取合作伙伴的一个重要抓手。

  • A股公司ESG信息披露现状

关于A股公司对ESG信息披露的情况,我们在前期对一些头部企业进行了调研。目前,许多头部企业认为ESG有利于争取投资者和客户,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对很多在境外设厂的企业而言,ESG做得好更容易赢得社区的认同和青睐。很多企业,尤其是ESG报告做了很多年的企业,认为ESG有助于提升管理运作的水平。他们认为自己的报告处于2.0时代,1.0时代就是对相关的议题进行披露,在2.0时代中,ESG报告就变成了一个管理、自查的工具,对自己的组织、整个架构的流畅度都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商道前两天发布的报告,可以看出A股上市公司独立发布ESG或者是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在持续增长,尤其在大部分是自愿披露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是相当迅速的。目前来讲,大约35%的公司披露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沪深300的头部企业披露率已经接近93%。

同样一份报告展示了A股市值前800家公司近五年的评级变化情况,可以看到今年处于领先区域窗口的企业明显增多,中部或者落后区域内的企业明显减少了。在市值前800的公司里,可以很明显看出整体的披露质量在不断提升。但也看得出,即便是在中证800比较好的公司里面也存在一定的分化。根据ESG前100公司的绩效近五年的提升情况,和后100的公司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头部的企业越来越成熟,也有一定的财力去支撑他们做更好的披露,一些相对较弱的企业的进度比较慢,观望的程度会比较高一些。

在整体披露率的情况方面,我们引用了高盛研究的一个报告。它通过国内外比较常用的50个指标来看各国披露率的对比,发现欧美披露率相对较高,处于60%-80%左右,其他市场大部分在50%-70%之间,大陆披露率只有31%,说明我们的披露指标并不是很平衡。

从报告真实性来看,国际会计联合会的报告显示,目前大陆、香港地区的报告数据接受鉴证的比率,相对于市场平均水平而言还是偏低的。

从企业观感而言,即便是一些中头部的企业,整体观感还比较缺乏数字技术支持。很多企业分布在不同地区,或者整个产业链非常大,当它在统计这些数据时,就缺乏一些必要的工具;同时,公司觉得自己比较缺乏人才,相关管理水平也没有达到;以及投资人和评价机构对自己部分议题的评价表示不理解等,这说明中间的沟通存在问题。

碳信息披露相关内容我们引用了妙盈科技的数据。目前沪深300的公司对碳的管理相对较好,比如环境管理的指标,包括环境管理专门部门的设置、风险评估、环保总投入的披露等基本都是60%以上,接近70%多,包括温室气体承诺的指标也是披露得比较好。

但是到相对比较具体的内容,比如非常重要的物理风险、转型风险的识别,机遇的识别、管理以及具体的目标设定而言,即便是沪深300的公司,所披露的内容相对也是比较弱的。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我们也稍微做了一个统计。我们发现截至2022年4月,八大高碳排行业中,沪深A股公司中数量和市值占比在A股中有15%,但这15%的公司贡献了A股70%以上的碳排放量,其中以发电、石油石化、钢铁尤为突出。所以,我们整个资本市场的减排,在这几个高碳排行业中是任重道远的。

除了高碳排行业之外,我们相对欧美以服务业为主的资本市场而言,制造业整体占比也是偏高的,超过了60%的市值,这些也是减排的中坚力量。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高碳排企业分布在一些并不是很发达的省份,同时,他们近几年的经营利润相对来说比较不稳定,研发投入在逐年下降,这与我们需要他们进行低碳转型的现实是矛盾的。

怎样通过资本市场帮助这些高碳企业合理减排,或者帮助一些制造企业开发出具有减排效用的项目,是资本市场非常需要探索的一个问题。

目前有很多企业在往这方面发展、转型,但可能还缺少科学目标、路径或者技术的支撑,这也是需要极为关注的一个事情。

  • 深交所如何践行ESG理念

在制度方面,深交所不断完善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于2006年发布了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指引,2010年将该指引纳入了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22年1月进一步修订了相关自律指引,专章制定了披露的要求。同时不断推动、完善公司治理规则体系,提升ESG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市值前100的公司需要强制披露独立社会责任报告,其余公司自愿披露,重污染企业要强制披露环境信息。

针对ESG的信息披露,深交所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机制。披露社会责任或ESG报告的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工作考评的评估中会得到相应加分,如果环境信息披露等不符合相应的要求,也会被问询。

此外,深交所非常注重上市公司ESG披露的能力和实践。2022年底推出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白皮书》,介绍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市场披露情况和最佳案例,希望能够引导上市公司开展高水平的环境信息披露。

我们还面向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发债企业推出可持续低碳的系列培训课程,在深交所创新成长学院培训平台推出低碳可持续发展培训专栏,积极向企业传递可持续理念。目前深市有90%的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超过1/3的公司披露了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信息,有约30%的公司独立地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

发展产业方面,深交所融资支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目前深市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为主的绿色产业上市公司近300家,累计股权融资超9500亿元,总市值达到6.5万亿元,2022年这些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达到66%。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好的成绩。

在绿色金融方面,截至2023年4月,深交所累计发行93只共734亿元的绿色公司债券,33只共440亿元的绿色ABS产品,募集资金主要流向清洁能源、生物质发电、环境治理等领域。针对社会影响力金融,我们也发行了相应的防疫债、纾困债、乡村振兴债等等。

指数方面,深交所全资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在2005年发布了国内首批公司治理指数,2010年推出国内首只低碳主题的股票指数。当前,我们已经累计推了48只绿色指数,推动了碳中和ETF、低碳ETF以及ESG ETF等多只产品的落地,2022年一季度信息公司又建立了自主的国证ESG评价体系,正式成为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的签署成员。

打造可持续交易所品牌,已经成为我们深交所的一个战略目标。下一步,我们将推出一系列的工作计划,推动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规则体系,同时不断地完善投融资的披露制度,研究、做好“双碳”披露当中的信息披露辅助工具;二是聚集更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优质企业,完善相关引导培育工作;三是构建低碳可持续的投融资平台,开发更多创新领域的绿色金融产品,支持更多低碳企业进行多渠道融资;四是我们会完善服务低碳可持续的金融生态,推动ESG评价体系,积极地拓展评价结果的应用,同时建立一些考核机制,能够促进企业和投资者的内生动力;最后是不断地加强境内外在ESG方面的领域合作,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推动全球的可持续金融体系的建设。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