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西域贸易衰落Vs汉唐成功经略西域:气候因素不可忽略

1900年以来是一个新的暖期,这次气温升高一直持续到了现在,而且至今势头未减。根据1980年代到2002年的记录,发现西北降水一直在波动增加,而且这个趋势同样维持到现在。水文调查也显示,克孜河、疏勒河等内陆河流量都在增加,盐湖、青海湖、乌兰乌拉湖等内陆湖泊面积也在显著扩大,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甚至出现了新湖泊。目前中国的气候,已经追平了北宋。如果再继续升温下去,将可能重现汉唐那样的暖湿期。而西域是否又会迎来一个,像汉唐那样繁荣的绿洲时代?

责任编辑:陈斌

明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年)闰九月,一支8人的使团在明朝外交家陈诚的率领下,历经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帖木儿帝国首都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陈诚这次出访非常成功,第二年他返回南京时,中亚乃至西亚各国也纷纷派人随行访华。各国使团竟多达数百人,最远的甚至有埃及马穆鲁克帝国的使节。明廷还在新疆哈密、甘肃等地设立“互市”,允许西域各国商队来此贸易。

实际上,这不是明朝第一次向西域派出使团,当然也不是最后一次。早在明太祖时期,明朝就曾派使者出访中亚。到明成祖更是大量开放关口,使者往来不绝,还向西域提供种子、农具,帮助其兴修水利。

明朝初年积极打通西域,也是希望能恢复汉唐丝绸之路的繁华。然而尽管明初向西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效果却并不理想。乃至今天我们说起明朝的对外贸易,首先想到的是郑和下西洋、隆庆开关等海上丝绸之路,却往往忽略了明朝也曾试图沟通西域与中亚。

而明朝难以振兴路上丝绸之路的原因,实际上就藏在陈诚所著的《西域行程记》里。他详细记录了从陕西肃州卫出发后的路线,日记中自从离开嘉峪关后,就满是“沙碛茫然”“行百余里不得水”“山道崎岖绝无水草”等文字。经过吐鲁番盆地的火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