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环境信披改革,补齐ESG的E短板

在中国ESG评价体系中,E(环境)是打头的,但它还有明显短板。把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底座建立起来,有助于深入推进ESG评级工作。

目前环境信息披露数据已经归集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之后还要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评价。评价并非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环境披露制度改革。此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格式准则相关的一些工作也在推进。

责任编辑:曹海东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所长董战峰。(资料图/图)

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ESG信息披露。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7日,已有1755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ESG相关报告,占全部A股公司的34.32%。ESG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反映企业发展过程中面向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三方面的责任。

2023年7月21日,在“2023南方周末可持续发展传媒奖学金班”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所长董战峰表示,目前,我国尚未针对ESG体系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国内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仍以鼓励自愿披露为主,仅对部分特定类型和范围的上市公司作出强制披露的要求。

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是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的关键。“在中国ESG评价体系中,E(环境)是打头的,但它还有明显短板。”董战峰说,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底座建立起来,有助于深入推进ESG评级工作。

全球ESG信息披露准则呈趋同趋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