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来最火的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留下了什么?

经过漫长的三年疫情,电影人似乎也寻找着各种重新出发的可能性。

有趣的是,在众多电影中,敢于勇敢向过去挥手告别的往往都是女性。

发自:西宁

责任编辑:刘悠翔

2023年7月末,地处中国西北的高原城市青海西宁有些别样的热闹,城西区聚集着来自各地的影迷,上千观众在大大小小的影院排队看电影,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人气着实超出往年。“看到这样的景象,我的信心又恢复了。”一位电影投资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23年7月31日,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姚晨(左)和陈冲(右)担任颁奖嘉宾。 (视觉中国/图)

经过漫长的三年疫情,电影人似乎也寻找着各种重新出发的可能性。作为国内少数以青年电影人为主要关注对象的影展,FIRST遴选的电影大多可以看作青年对世界的观察与回应。从组委会给出的统计数据来看,2023年投递该电影展的影片中有31%的作者是女性(不算2%性别保密的作者);23%的作者是20岁上下的00后,均创该影展历史最高。从这个角度来说,主流院线的票房成绩固然在三年中有所下滑,新的电影力量却在悄然生长。

作为和网络文化共生的一代人,年轻的电影人不但在创作题材上更加私人,选择的媒介也更加多元,他们不纠结于是否拍摄最终得以进入院线系统发行的主流电影,反而愿意尝试用极低成本拍片,甚至用手机进行影像表达。

尽管常有电影评论家担心他们的私人呓语是一种从公共场域的退场,但他们又往往可以打开崭新的话语空间。总体来说,他们一边拥抱着传统电影艺术召唤出的“迷影文化”,一边又在自我反思,试图建立新的语言,在新与旧之间摇摆、挣扎和创新。

作为社会对话的电影

青年电影之所以特别值得被关注,或许不仅仅因为它们可能带来新的电影语言,更因为这些电影打开了对社会问题的讨论维度。

本届FIRST电影展的争议不算少,其中一部名为《去马厂》的电影就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反弹,在两场放映后,不少观众在豆瓣网给这部电影“打一星”,以回应该片的性别立场。

《去马厂》的故事并不复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