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瑾:“斜杠”哲学教授的“前三国”宇宙

“在东吴帝国的早期创业史中,看到了卑微而不甘于命运的我们”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周建平

(沈煜/图)

45岁的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徐英瑾是个地道的“斜杠”中年。

主业研究维特根斯坦以外,他是骨灰级的军模玩家,活跃于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的哲学科普网红,一个业余的灵魂画手。将于2023年11月出版的个人哲学著作《战争与哲学——京都学派六哲人思想侧记》,里头插图即由他本人一手包办设计与手绘。

2023年,他又“斜”出了一个新高度——出版了个人第一部小说《坚——三国前传之孙坚匡汉》(以下简称《坚》)。

这部100万字、共五卷的历史小说以东吴帝国初代创始人孙坚为男主,再现了他如何从一介吴郡富春瓜农之子,一步步发迹、经营,建立军功,最终成为官秩两千石的东汉帝国一等侯爵“乌程侯”的传奇故事。

“满满的少年气。真是羡慕,嫉妒,但不恨。”同在哲学圈的知名学者周濂一口气读完小说后,半开玩笑、半带感慨地赞道,一抬头瞥到了二十多年前那个同样做过文学创作梦的少年的自己。

构建“前三国”宇宙

写历史小说和做军模,是徐英瑾在日益枯燥、模式化的学术表达之外简单的小快乐。

大约2015年,他开始以“慕容坚”为笔名在网上连载小说《三国东吴前传》(小说《坚》的雏形)。闲暇多时,几日一更;一旦上课或做课题、论文忙起来,一个月只能码上几千字。他很快发现自己面临当网络写手的一个难题——如果不能保持数日一更的频率,追着看的粉丝就会迅速“脱粉”,流量一直上不去。

既不能耽误本职工作,也不想被流量驱赶着、失去最初的写作乐趣,他干脆放弃了网文更新。但是,身边的朋友们都鼓励他继续写下去。那以后,他有了空就写,每写完一个新章节,就发给一些追着看的朋友,至于妻子,“那是要求她必须读的。”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一时人心惶惶。在那个自发隔离的冬与春,他思如泉涌,坐在电脑前用键盘敲出了第四卷《疫战》。在铺天盖地的消息、新闻、流言中,他完全沉浸在东汉末年发生在荆州南阳郡一场决定东汉王朝气数的围城之战中:

在如何攻破黄巾军主力占据的宛城上,身为佐军司马的孙坚和时任骑都尉的曹操发生了分歧;一心取胜、不择手段的枭雄曹操偷偷采用了“放毒”策略,反而导致疫病在汉军营里迅速传播。城内,神医华佗则与孙二夫人胡婵一边拯救伤员,一边应对着来自两边阵营的谎言、试探和利用。

为了尽可能赋予这场大疫真实感,徐英瑾在知网上下载了大量有关中医和中医史方面的文献,其中包括东汉药材称量单位这样琐碎的信息。让他喜出望外的是,东汉竟然就是中国古代发明疫病隔离措施“方舱医院”(当时叫“庵庐”)的时代。而书中“神医”华佗为军中大疫开出的药方,则是徐英瑾从新冠治疗的中药治疗方案中得到的灵感。

到2022年上海静默期,在每天核酸、口罩、手机App抢菜的氛围中,他三个月里一口气“肝”出了二十多万字。第五卷《封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