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频频被举报,“飞刀”为何难合规?

一些医院明令禁止医生外出执业,理由之一是担心病人被分流到其他医院,影响收入。 “医院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医生到处飞,这很正常。” 

出于自我保护,医生也会筛选“飞刀”病例。患者提出请院外专家执刀的要求后,管床医生会评估该患者家属是否“比较敏感”,容易挑刺,经济条件是否宽裕等。

为了在现阶段合法进行“飞刀”,有的机构预先办理齐全的诊疗营业资质,控股一家民营医院,专家均在这家医院注册多点执业,再由该医院派遣出去提供咨询服务。

责任编辑:曹海东

目前,会诊和多点执业是让“飞刀”正规化的两条主要道路,但二者酬劳标准都要向着主要执业机构内的薪酬体系看齐。(视觉中国/图)

病没看好,手术费是否应该退还?

2023年8月底,河南杞县的一位患者家属马先生称,其父亲7月“脸上长了一个包”,于是来到杞县中医院治疗。医院告知需由开封的专家来做手术,并要支付3000元现金作为费用。

外院专家执刀、高于市场价的手术费用、现金支付等形式,都提示马先生父亲经历了一次“飞刀”手术。“飞刀”,顾名思义,“打着飞的去开刀”。医生们在闲暇时间离开所在医院前往外地出诊,多以执刀外科手术为主。

有意思之处在于,患者的病没看好,马先生希望讨还执刀医生收取的3000元手术费,依据的是2005年原卫生部发布的《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中关于会诊费用应统一支付给会诊医疗机构的规定。

该事件经由河南都市频道报道后,旋即引发业内关注:“飞刀”手术是否应当存在?

有医生认为,“飞刀”手术当前缺乏制度保障,给患者和医生均带来了风险,应予以禁绝。也有医生持反对意见,认为“飞刀”手术帮助专家获得了收入,病人获得了便捷的治疗,基层医院获得技术经验,地方医保基金得以留在本地,应予以支持。

直到今天,“飞刀”手术仍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能让“飞刀”合规的政策在医院内部管理以及制度流程上遭遇诸多障碍,在基层庞大的市场需求之下,私自开展的“飞刀”一直存在。

收入问题

对医生而言,“飞刀”长盛不衰的核心原因是“增收”。

目前,会诊和多点执业是让“飞刀”正规化的两条主要道路,但二者酬劳标准都要向着主要执业机构内的薪酬体系看齐。

2005年的《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到,会诊中涉及的会诊费用按照邀请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规定执行,可在当地规定的基础上酌情加收。加收幅度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酌情”的幅度注定不会太高,北京市一家二级医院的科室主任成胜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北京市内的院际会诊,专家到手费用大约是300至500元,“哪个专家愿意这样跑一趟浪费时间精力?”

至于多点执业的薪酬,原国家卫计委2014年发布的《关于印发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多点执业医师的薪酬根据实际工作时间、工作量和工作业绩等因素,由执业地点医疗机构与医师协商确定。

至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