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物说 | 高中组三等奖

作者姓名:吴思琪 学校全称: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

第三届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

奖项:高中组三等奖

作者姓名:吴思琪

学校全称: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

指导老师:王凌昊

我们乘着时代的风云,以微毫诠释盛大,且歌且舞而来。

                                       ——《如果国宝会说话》

我相信,文物能说话的。

这并不是在说笑,每当我翻开手里的这本书,凝神欣赏跃入眼底的吉光片羽时,总有一股力量在内心翻腾,我相信,这一定是他们迫不及待的想为我讲讲,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如果国宝会说话,他定面带笑容,自豪的向我介绍五千年来,华夏的文明与辉煌。

风轻轻从贾湖骨笛的周身穿过,每一个音孔都谱奏着最动听的旋律,我知道,这是来自遥远的上古,祖先心动的声音,舞步蹁跹,体态轻盈,飞扬的衣带下是飞天的敦煌横亘悠扬绵长的时间,步履铿锵、英姿飒爽,规模庞大的兵马俑正整装待发,将秦时的热血撒向每个后人的心尖。

正是他们的诉说,夏商成了信史,时间变的清晰,历史不再是史书上冰冷的文字记载,文物使之丰满,使之鲜活,更让古今中外的人们真真切切的目睹了华夏的繁荣昌盛,亦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温柔。对土地的赞美和神往,使他们创造了辉宏的农耕文明,对祖先的敬畏和崇拜,促成了中华几千年的不息传统,而将这些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些往返于古今的,一个个忠实的信使。

“你看!这就是我家!”最后他说。

如果国宝会说话,他一定会流着眼泪,向我诉说,华夏所经历的苦难。

是莫高窟遗失的壁画和经卷,是至今无法团圆的十二生肖铜首,是坍塌的法门寺佛塔,是圆明园仅剩的断井颓垣。

他们有些毁于天灾,但大多却归于人祸,枪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我看见来自西方的强盗狞笑着夺走我们的宝物;洛阳铲一寸寸深入土地,那竟是我们自己人因贪恋财物而昧着良心撬开亡灵的棺椁。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那仅剩的吉光片羽,那陈列在别国博物馆中属于我们的展品,无一不在向我们哭诉着,近代中国那一段屈辱,那一段无奈的历史。文物们或破碎,或残缺的脸上,因此更笼上一层厚重的悲凉,我多想上前拭去他们的眼泪,却被一道无形的屏障所阻隔,恶梦接连涌现,洋人的狞笑,国人的哭喊,以及火焰燃烧的噼啪响声,构成了噩梦的所以元素。

 “你看,这是我家。”最后他说。

如果国宝会说话,他会告诉我,去,去传承。

古语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面对眼前所见,不禁由衷感慨,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愈发熠熠生辉,都是源于这些文物背后每一个为之付出努力和艰辛的国人,我赞叹铸就越王勾践剑的高超工艺,更佩服越王卧薪尝胆的蓄势勇气,惊异于何尊上“宅兹中国”的灿烂盛大,更看见了周成王励精图治开创盛世的愿景,古人以文物为载体,赋予其专属华夏的精神文明,叫后世得以传承,学习。

讶异于考古工作者们花八年时间复原青铜神树的毅力,匠人三十二年摸索曾侯乙尊盘的决心。只为向后世呈现,古人的样子,世界的样子,我们的样子。疑惑许久的问题找到了答案,总不明白书上说秦始皇陵里那么多珍宝,为何我们却迟迟不肯深入探索,那是因为他们不仅仅属于我们,更属于一代代华夏子孙。对于考古工作,每一次发掘都是一次破坏,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性使得发掘成为一次性,永远不可能重来。我们所要做的,不应该只是为了猎奇而去追求探索的乐趣,更应当为了其内在精神的生生不息而去传承,去守候,在无常中去追求永恒与绚烂的生命伸张,让子孙后代得以永享来自祖先的教诲和祝福,也让中华文化得以代代流传,生生不息。

 “你看,这是我们家!”

最后,我们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