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脱发缠住的年轻人:秃不秃头,并不妨碍爱与被爱

因为脱发,身高一米六五的馋馋习惯走在一行人中的最高点,“如果(电梯下行时)你先站上扶手电梯,或者站在更低的台阶上,旁边的人是能看到你头顶的,我就尽量站在后面,站得比别人高。”

成为脱发主力军的90后群体,常常因为脱发陷入自卑,影响工作和择偶,“很多寻求植发治疗的脱发患者真正的渴望是建立自信心,这提示我们要更关注脱发人群的心理健康”。

经历了半年的脱发,梅兰仿佛历劫重生。“工作再忙,也要每天运动,人总要给自己一点空间。当人生不再局限于一根枝条,自然不再会计较这条路上的得失好坏,因为我会有很多枝条。”

责任编辑:曹海东

南方周末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出现病理性脱发的“秃头青年”,都认为熬夜、焦虑和慢性压力是造成自身脱发的重要推手。(视觉中国/图)

馋馋第一次严重脱发,是从头顶开始的。

头顶中间先开一条宽缝,逐渐向左右两侧扩散、变成椭圆,大片的头皮裸露出来,而后不受控制地蔓延,其它地方的头发开始变得细软、发黄,最后,头发就像成熟的蒲公英,轻轻一碰就掉了。

“只要坐下来一会,就会发现椅子上、胳膊上、衣服上全是掉落的头发。”馋馋说。八年前,二十岁的馋馋开始在海外创业,店铺试营业前的三个月,她每天处在精神紧张、身体疲惫的高压状态下,凌晨三点的麦当劳成为她最常光顾的餐厅。

脱发正是这份不知昼夜的努力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作为年轻人的日常用语,“令人头秃”不仅是一种外貌描述,还被用来形容为工作和生活殚精竭虑的状态。

25-35岁、男性、从事IT行业,这三个标签圈定的对象,是国内某植发机构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小平接触最多的植发客群。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显示,我国脱发的人群已经超过2.5亿。

“现代生活的高压力和快节奏,从环境层面推动了脱发的年轻化趋势。以常见的雄激素性脱发来说,精神压力大、熬夜、过度健身,都可能导致雄激素水平上升,从而对毛囊产生负面影响,使毛囊发生进行性毛囊微小化,表现为头发逐渐变细、变软甚至脱落。”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副主任医师刘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压力和熬夜直接反映在头发上”

过了35岁才进入药企做销售助理,“大龄新人”范范觉得一切都太难了。一个人负责销售团队一百多人的各类数据统计和行政管理,每天加班到深夜,第一次感染新冠时,她只休息不到一天就开始继续工作。

范范不敢犯错,但没有人愿意花时间教。工作量巨大导致频繁出错,让她经常遭遇白眼和大声责备,她也不敢将负面情绪带到单位,“怕这个年龄再失业”。最后,怒气全部留给了家人——“连孩子叫声妈妈我都会对她吼”。

2023年2月,37岁的范范决定裸辞。两个月后,理发师告知她头顶出现斑秃。“长期情绪不佳、失眠、心慌、犯肠胃炎,让我意识到自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顶着再就业困难的压力决定裸辞,但很快又陷入了失业的焦虑,没想到还会遭遇斑秃。”范范说。

根据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斑秃诊疗指南(2019)》,斑秃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毛囊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体现为头皮突然发生边界清晰的圆形斑状脱发。

2010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的郭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