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去了,它们稳坐前三丨医药制造企业科创力排名解读

每一家投入研发和创新的企业,都是医药行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黄金萍

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近期发布2023医药制造业企业科创力榜单,恒瑞医药(600276.SH)稳坐榜首,百济神州(688235.SH)、复星医药(600196.SH)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这是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第二年发布医药制造业的行业榜单,相较去年,前三甲位置不变,排名变化主要发生在第四到十位。

在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的中国企业科创数据库中,2023年度医药制造业共449家入库企业,多地上市企业去重后有434家,包括制药、生物科技、医疗保健等三个二级行业。

在医药制造业,创新始终是企业最原始的增长驱动力,研发投入必不可少。榜单前十位,无一不是大胆投入创新者。它们在2022年合计研发投入近385亿元、研发人员约2.4万人,分别占到行业的四分之一、六分之一;研发强度(研发投入金额/营业收入)平均值达22.45%,远高于行业平均值的9.63%。

前三名位置不变

从总得分看,2023年恒瑞医药与百济神州其实仅一分之差。

作为中国“医药一哥”,恒瑞医药研发投入不是最多,研发人员数量最大,多年业务积累有着较为稳定的营收和创新产出。

2022年,中国国家药监局共审评通过建议批准创新药21个,同比减少过半。除去中药、新冠药,2022年获批上市的1类创新药仅16个,恒瑞医药在其中占了2款,是获批最多的中国企业。

截至2023年上半年,恒瑞医药已有13款自研创新药、2款合作引进创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另有8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270多项临床试验在开展。此外,它在2022年获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208件、PCT(专利合作协定)162件,均为行业最高值。

创新也正在逐渐转化为恒瑞生存发展的基础,2022年创新药收入(81.16亿元)占营收(212.75亿元)的38.15%,该占比到2023年上半年增至44.43%。

单看研发投入,百济神州在医药制造业中最为大方,2022年研发投入115.12亿元,是唯一一家超过百亿的企业。同期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为63.46亿元,两者的差额约等于一个复星医药。复星医药2022年研发投入58.85亿元。

百济神州已有3款自主研发的抗肿瘤产品获批上市,2022年实现84.80亿元的营收,同时通过技术授权和研发服务有超10亿元的收入,但由于研发投入过高,营业利润仍为负值,-134.25亿元。

自2010年成立以来,百济神州截至2022年的累计未弥补亏损达到509.72亿元。2022年报中百济神州也很坦诚,“风险因素”的第一项就是“尚未盈利的风险”,一千多字的描述简而言之,研发还要继续,亏损也要投。毕竟,一家以创新药物研发为核心的企业,没有投入又哪来的产品。

9月19日,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在欧盟获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适应症,同日还宣布从诺华收回替雷利珠单抗的全部全球权益。从合作授权出海到自主出海,百济神州全球商业化能力即将迈上新台阶,或将撬动更多的收入,下一年抹平与恒瑞医药之间的1分差距也未可知。

值得注意的是复星医药,其研发投入规模不及恒瑞、百济神州,却是三家中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同比增幅最大的,分别达到18.29%和27.97%,研发投入强度也较2021年有所提升。2024年的前三甲,座次或许会有新变化。

疫情扰动排名

新冠疫情三年,使得一批疫苗和诊断试剂企业研发投入和经营发展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式”的变动,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科创力排名。

中国生物制药(01117.HK)较去年上升1个位次排名第五,主要因为研发投入同比增加15.66%至42.53亿元。但其持股15.03%的科兴中维新冠疫苗2022年销量下降,也拖累其净利润下降近七成。

同样,科兴生物(SVA.O)2022年研发投入翻倍,达到29.71亿元,仍没能挽回营收大幅下降造成的丢分,从2022行业榜单的第五掉到了第十三位。

排在第七位的万泰生物(603392.SH),则是受益于新冠疫情。这家从事体外诊断与疫苗研发生产的企业,2022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近70%,是排名前十企业中的最高值。得益于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一倍、营业利润更同比增长1.4倍。

虽然新冠疫苗和诊断试剂在疫情期间贡献巨大,但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在万泰生物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中也开始体现,净利润同比下降了38%。

药明生物(02269.HK)、天士力(600535.SH)也是行业榜单中的“新面孔”。药明生物是本次行业榜单前十中研发投入金额最低的一家,仅6.83亿元,但它有4372名研发人员,在全行业中仅次于恒瑞医药、排名第二,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发展的关键。

天士力2023排名的大幅提升,主要受益于研发产出端的“奖项”得分,在天津2022年科学技术奖中凭借两个中药研发制造项目分别拿到科技进步奖的特等奖和一等奖。这在医药行业不可多得。

这家主打“中药创新”的药企,2021年首款中药创新药坤心宁获批上市,2022年加大研发投入至10.16亿元,2023年上半年有19款产品处于临床 II、III 期研究阶段,看起来也是后劲十足。

科伦药业(002422.SZ)的排名从第八掉到第十,2022年它有18.15亿元的研发投入、2554名研发人员、9.6%的研发强度,数值都不低,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了0.85%,但由于研发人员和研发强度同比略有缩减、为负增长,拉低了得分。

南方周末企业科创力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指标,可以说每一个指标项的变动都可能影响公司的排名。人福医药(600079.SH)、再鼎医药(09688.HK)今年未能入榜。人福医药11.34亿元的研发投入与万泰生物相当,但研发投入同比增减幅、研发强度等指标远低于万泰;再鼎医药则是因研发投入同比下降近半。 

尽管排名有变动,但每一家投入研发和创新的企业,都是医药行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疫情这一突发变量之后,更见企业科创真章。

网络编辑:孙显安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