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不息的力量——竞技体育多年积淀,一朝破圈

亚洲之声再次于中国响起,这一次,世界的目光投向了杭州。

落地于江南名城的这届亚运会,在各种意义上“出圈”:地屏画面的东方审美、媲美演唱会开场的灯光氛围、低碳绿色的数字烟花……从开幕起就持续创造了种种话题。赛事成绩则是最受人们关注的焦点,青年运动员们承载着无数厚望站上竞技场,期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实现新的突破。

这是一场体育圈的盛事,但又不仅仅在职业范畴内掀起热潮。以亚运会为契机,不少运动员正在走出原本的体育圈层,向时尚、科技等领域伸展触角,以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解锁人生的更多“B面”。近日,华为Mate60系列携手《芭莎男士》,邀请空手道运动员龚莉、体操运动员张博恒、羽毛球运动员陈雨菲、游泳运动员杨浚瑄共同拍摄时尚大片。

随着大众对体育赛事日渐关注,运动员频频“出圈”,不拘泥于自己的舒适区,选择尝试新鲜事物。而圈层的突破最主要源于自身的实力,四位运动员都被大众寄予厚望,张博恒和杨浚瑄已斩获多枚奖牌,龚莉继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铜牌后,终于在本届亚运会上夺金,陈雨菲以2:1逆转对手杀入决赛。从训练场一路向前突破并站上领奖台的历程中,他们用自己的视角领悟到了体育精神。

竞技的本质

假如用运动员的黄金期来判断,那么24岁的龚莉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但实际上她已经历过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告别从小训练的跆拳道,转型站上空手道的练习场。

半路换项目很有可能影响运动员的一生,但凭着努力和热爱,龚莉只用短短三年多就有了惊人的进步。2020年,初次站上奥运会赛场的龚莉斩获季军,为她17岁时的抉择赢得了积极的回应。

空手道是讲求爆发力的项目,而爆发力是运动员身体能力的集中反映。过往的每场训练都是必要的,包括在跆拳道十年的沉淀。“不破不立才能厚积薄发,”龚莉总结这些年的经历时说,“不断重建自己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

运动常和伤病挂钩,龚莉和张博恒都曾在训练中受伤。张博恒16岁时腿骨骨折,这令他重新思考未来:是就此放弃还是走下去?

张博恒选择尽一切努力回到赛场。他开始从心底自发地期待训练,这带来巨大的动力,第二年他就拿到了自由体操的冠军,并决定要以世界冠军的实力参与更高等级的赛事。

张博恒用“刚柔并济”来概括体操项目,“刚”是力量的展示,也是一路走来在伤痛和汗水中的千锤百炼,“柔”则是动作展示的角度带给观众的视觉享受。“因为精细度要求很高,所以硬实力必不可少。”

硬实力的塑造需要的不仅是辛苦的训练,还有站上领奖台之前从失败中得来的成长。陈雨菲或许是最能理解“挫败”的运动员,出道之初,她曾有在同一个对手面前战败11次的记录,甚至不少球迷在决赛出场名单上看见她的名字就断言“这分放弃了”。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陈雨菲再次和老对手相逢,几乎没人看好她的表现。

后来羽球观众用“顽强”来形容陈雨菲在奥运会赛场上的姿态,她触底反弹,逆袭夺得金牌。那11场的挫败尽管令她难过,却不曾让她畏惧,“比赛里只有一个赢家,但坚持下去就好。”陈雨菲相信自己总会胜利,“从最不被人看到的地方开始,打到最能被人看到的地方。”

有些项目的实力全看运动员个体,有些则考验团队间的协作。对杨浚瑄意义最大的一场比赛是东京奥运会的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赛前她们并不是夺金热门,甚至连自己都没有期待过,只是抱着“每个人都努力做到最佳状态就好了” 的想法拼尽全力。但最终整个团队创造了最佳成绩,一举夺冠。

作为团体项目的一员,杨浚瑄理解的体育精神,就是同心聚力,“在比赛中不断超越自我,和队友互相带动,取得优异的成绩”。

从寂寂无名到被人熟知,竞技体育的本质,也是唯一的通行证,就是成绩与实力。凭借实力,运动员们不断寻求突破——突破自我,站上更高的领奖台;突破边界,得以“出圈”。

“争气机”出圈

华为此次与四位年轻运动员的合作,与其说是科技圈、体育圈和时尚圈相互碰撞出了火花,不如说华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今天的华为,就像一个成功“出圈”的运动员,所获的一切赞誉和鼓励皆因硬核实力。

2023年8月,华为Mate60系列在毫无预热的情况下突然开售,有关新品的全部消息也仅来源于华为官网。在外观设计方面:华为Mate系列标志性的“星环”不再局限于摄像头本身,而是从内向外迸发而出,扩张至后盖的腰部,形成一个更大、更隐形的同心圆。

华为把要传递给外界的千言万语汇集在这个设计里,华为Mate60系列的问世,来自合作伙伴的“同心聚力”,就如杨浚瑄所理解的那样,“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优势去补彼此的短板,做到最好的自己,这就是大家在一起的力量。”

而细心的用户会意识到,后盖上的那条弧线只是作为同心圆外圈的其中一部分呈现,更多线条在机身之外,留给人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一部手机能为用户带来怎样新鲜的使用体验,创造多少便捷的智慧场景?这正是突破了机身的那道圆弧昭示的惊喜——Mate系列的新生将突破用户思维的边界。

华为Mate60系列的“出圈”纯粹始于用户的自发托举。9月,华为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在上亿人收看中完成直播,Mate60系列的介绍只字未提,但订单量已经攀升至2000万台,年度现象级热销新品名不虚传,平时再不关心数码圈的人也难免和朋友们聊到有关华为Mate60系列的话题。

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但拿到新机的用户真实的体验评价已经席卷各大社交平台。影像功能是普通用户最能直观感受的实力,华为Mate60系列的全焦段超清影像不但留给摄影者更自由的构图空间,清晰度也出类拔萃。远有粉丝在体育场看台上用华为Mate60拍到舞台中央歌手的小动作,近有用户在社交平台惊呼“华为Mate60 Pro竟能拍出洋葱的细胞壁”。

最新的鸿蒙4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点赞的“软实力”。“智慧助手”小艺和用户的对话更加流畅,设置壁纸、查找文件甚至发朋友圈都可以呼叫小艺代劳。另一个广受好评的“硬实力”功能是卫星通话,哪怕没有地面网络,也能自由接打卫星电话,与外界实时畅联,一举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

如体操项目的刚柔并济,外观设计所带来的感性之美也不可或缺。华为Mate60系列的主打配色“雅川青”取自雅鲁藏布江,一眼就击中了杨浚瑄的心,“这是属于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它给我一种奔腾不息、富有生命力的灵动感。”

极致的创新体验和高级的全新美学,让华为Mate60系列刷新了消费者对华为Mate系列的认知,而所有人都明白在这背后是华为不断的坚守和一次次的突破。华为Mate60系列的发布成为下半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央视将华为Mate60系列评价为“争气机”,其中感慨不言而喻:华为终于迎来成功“破圈”,像一个从赛场上凯旋回归的运动员那样,诠释着体育精神的核心——实力。

从2013年至今,华为Mate系列已发布11款产品,每一代都是创新和尖端科技的集中体现。从开创了大屏时代的首款Mate,到搭载全球第一颗人工智能芯片的Mate10,再到全面领跑的Mate40系列,再到今天的Mate60系列,“遥遥领先”的Mate系列凭借着超强的硬核实力频频出圈,而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不断向前的华为,也真正在突破自我的旅程中获得新生。

奔腾不息的力量

华为的“破圈”之路宛若一场向着金牌不断冲击的接力运动,今天华为在行业和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并非仅靠自身的单打独斗,不断突破的背后,是多方力量的支持和信任。

合作伙伴是华为最重要的力量之一。2023年5月,华为召开合作伙伴大会,主题为“因聚而生,众志有为”——勇于突破的精神固然宝贵,但只有“聚力”才能带来新生,一个健康共赢的合作生态,足以让整个行业受益。也正是秉持着“同心聚力”的理念,华为始终努力的方向,不仅是要让自身突破创新力的桎梏,还要做行业创新的引领者,携手合作伙伴共攀科技巅峰。

站在此刻回望,华为的确做到了“聚力”,一条条技术支脉汇聚成自主创新的江河大海,奔涌向前。

在众多消费者心中,华为也已牢牢与中国科技创新相关联。很少有品牌能够凝聚这样广大的受众群体,不但认同产品,并且在产品中加载情感价值。消费者认知里的华为,已成为中国科技自主的有力代表,华为的“出圈”,也是他们所寄予厚望的中国科技创新在领跑世界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2013年,余承东表示“要打造真正的高端品牌,为大家带来真正的高端产品”。十年后的今天,随着“遥遥领先”一步步成为现实,无数消费者正在被华为所吸引、聚拢,如同无数微光,和品牌互相陪伴,奔赴星辰大海。

每一代华为Mate系列都承载了华为的精神内核,那是华为于逆境中无畏、敢为、打破行业向上桎梏的真实写照:Mate40系列发布之时,华为喊出要像“荒漠里最坚强的树种——胡杨”一样坚韧,“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致敬生命的顽强;Mate50系列问世,华为又向国人展示了“始于昆仑,跨越山海”的气魄与实力,致敬极境中的敢为,也传递出自己的信念;今天,在数千万消费者的呼声中,Mate60系列突破新生,致敬奔腾不息的力量,如雅鲁藏布江汇聚无数支流,一路咆哮,奔涌向前。

华为以强者之姿,像永不服输持续突破的运动员那样,与支持他们的人站在一起,同心聚力,共创新境,凭实力成功出圈。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