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讲“科技伦理”?这是攸关文明与人类存续的大事丨快评

如果研究领域或研究活动使用人为研究对象,或者/而且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文明甚至智人作为一个物种存续本身有影响、冲击或威胁,那就是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权益,社会共同体的每一分子都有权过问,研究不由纳税人资助或“个人自由”或“科研高贵神圣、是精英活动”等都不是逃避大众过问的理由。

责任编辑:辛省志

2023年10月8日,科技部官网公布《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规定:从事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科技活动的单位,研究内容涉及科技伦理敏感领域的,应设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第四条)。

这一引发关注的规定,既反映了这些领域科研活动高度活跃、正取得肉眼可见的进步,也折射出某些科研突破的不仅是认知边界,还有伦理边界,确有厘清伦理边界、凝聚社会共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因为这不只是科学家个人或所谓“内部”的事,而是涉及每一个人权利的“众人之事”。期间一些关于科研伦理的认识误区,亦有必要加以辨析与澄清。

其一,“科研活动是善的或至少是中性的,因此科研无禁区”。

科研跟科研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数学家拿纸笔进行演算,物理学家用天文望远镜眺望宇宙、用粒子加速器试图轰开原子核窥探微观奥秘,说这些科研是善的没有问题。既拓展了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