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丨钱伟长110周年诞辰

他最后一次在学生面前讲话,是2005年的上海大学毕业典礼,钱伟长送出一句座右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李慕琰

钱伟长(1913—2010),出生于江苏无锡,物理学、力学、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上海大学校长。(受访者供图/图)

2023年10月9日,是中国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110周年诞辰纪念日。在称其为“永远的校长”的上海大学,“钱伟长与遗产保护”“纪念钱伟长110周年诞辰暨‘伟业流长’发展论坛”等活动陆续举办。

虽然已经去世十几年,但有关钱伟长的传奇故事仍不时引发舆论关注。比如他“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的论文;他入学清华“物理只考5分”,却凭实力成为和钱学森、钱三强齐名的著名物理学家。

上述被网友称为“最硬核”的论文,刊发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2002年第五期(《宁波甬江大桥的大挠度非线性计算问题》)。事实上,他对调查研究、文献资料具有深刻而独特的认知和使用方法。

1993年,他在《怎样当一名研究生》的讲话中表示,“文献是调查的一方面,而且在学习上文献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国际上也习惯于这样做。”他还在研究生工作会议上细致地指导如何写学术论文,“写论文之前,你首先要到第一线找到人家的‘肩膀’在哪儿。”“什么叫摸肩膀?就是查资料,去调查研究。”

2004年,央视《大家》栏目采访92岁的钱伟长。他回忆自己的入学考,考了225分,国文和历史科都拿了满分,“数理化英文我一共考了25分……我的物理只考了5分。”

但据考证,事实或许存疑。一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历年招考大学本科学生录取标准》的文件显示:1931年,清华大学对学生入学考的总平均分要求为54分以上,国文、英文、算学三科平均分要求达到49分以上。按照当时必考五门、选考两门的要求,照此推算,七科总分应达到378分,若只算五门必考科目,也至少在270分以上,皆高于225分。

入学后不久,钱伟长顺利通过了清华组织的“高中代数解析几何”甄别测试。1932年,入学第二年的4月,钱伟长已能独立翻译数学家福克斯关于代数方程的英文论文。“根据我们的史料考证,他在苏州中学接受了非常严格的(学术)训练,他们的教材几乎都是英文教材。”上海大学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党委书记王远弟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钱伟长度过了晚年。人们常常会在幽静的校园里看到钱伟长在散步。他乐于和学生打招呼,喜欢看同学们步履匆匆地在校园里穿梭。他对一件宽版红夹克尤为钟爱,与学生谈话或与领导交流,总是穿着它。李银曾经是上海大学研究生会主席,现在是上海大学的一名学工老师,她和钱伟长见过三次面。她记得,年过九旬的钱伟长总是精神十足,笑起来带有婴儿般的纯真。

钱伟长一生保持科学家的好奇心。他曾撰文梳理《“华夏”的由来》,也探讨过“中国魔方的构造特性及其不唯一性问题”;他关心北方的沙尘暴问题,曾经在2001年给朱镕基总理写信:北方沙尘暴问题或与内蒙古山羊的畜养量有关。

他生前不用政治名片,介绍自己时,常用三个头衔:上海大学校长、《应用数学和力学》主编、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所长。这是他珍视的三个身份,也是作为教育家的钱伟长人生后期的重要成果。上海大学终身教授戴世强在上海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与他共事多年,他回忆,钱伟长主编的《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一开始连他在内只有两个院士,后来编委会一共出了15个院士、16位校长和副校长。

戴世强说,钱伟长平生有三大乐趣:足球、围棋和讲话。入学清华时,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