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军训是怎么炼成的

与印象中以踢正步、站军姿为主要内容的军训不同,桂航军训的画面是满眼的枪炮、火箭筒、装甲车和硝烟。如此与众不同、专业且硬核的军训随着相关视频的传播走红网络。

然而组织一场这样内容扎实且体验感十足的军训,背后离不开一整套军事专业技能、装备、管理的支持,也离不开高校之间、高校和当地军区之间的合作。

硬核的模式意味着硬核的资金、人才的支持,要在更多参训者身上推广,目前还面临着更多挑战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李屾淼

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3级新生军训展演(视觉中国/图)

特战模式

警报拉响,橙红和白色的浓烟交错弥散,空气中漫延着硫磺的味道。

身着迷彩服、手举95式步枪模型的四十多位学生,分批从绿茵场的一侧向另一侧逼近。途中零落摆放着由纸箱垒高的模拟火圈、迷彩网披覆的障碍物。前进者或突然卧倒,或滚翻出枪,躲避着从对面飞来的炸点。每一次利落的停下,都定格在射击姿态,枪口对准前方的“敌营”。

在这场军训汇演中,学生们扮演一支我国的特战部队。他们此刻的任务,是登上一座陌生的边境小岛解救被恐怖分子劫持的人质。“人质”、“劫匪”等二十余人,据守在操场另一侧的迷彩篷下。

挺进的过程中,我方遭遇敌方顽抗。多位特种兵“倒下”,7人“牺牲”。佩戴白色袖章的医护兵四人一组,冲进浓烟密布的战场,前面两人持枪掩护,后面两人将伤员抬上担架救治。

劫匪一方,配备了更多重火器:一门迫击炮和两门火箭筒。我方只有一门火箭筒。在战局失利的情况下,特种部队发出请求支援的申请。随后,按1:1比例制造的模拟装甲车、坦克依次开上操场。有了坚实屏障和移动炮台的支持,特战队成功抵达敌方营地。

救援兵和战车已将敌营层层包围,劫匪仍死守“房门”。我方爆破手使用定向爆破炸开据点。一阵巨响,白光四射。在救援兵冲入与劫匪进行近身搏斗后,人质终于被解救出来。

这是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桂航”)9月27日军训会操典礼的压轴节目:特战方阵的表演。演出结束后许久,五千多位军训新生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在整个操场上回荡。

激动的火焰在张教官身上燃烧。作为特战方阵的教官兼特战汇演的策划人,他也上场参与了“救援行动”,扮演特种兵指挥员。张教官皮肤黝黑,满脸渗着汗,迷彩妆的灰色和绿色模糊地融在一起。他说话喘大气,语调上扬,向席地休息的队员提问时,总能收到响亮的回答和爽快的笑声。

张教官是桂林警备区的民兵。从武警退役后,他在广东某军训夏令营做了四年特战训练教员。

与常规军训不同,特战训练效仿我国特种兵的培训,筛选最精锐的“士兵”,增加战术动作、武器操作、野外求生等科目,强度更高,难度更大。张教官坚信,“这种教育方式能让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得到真正的磨炼。”

“野蛮其体魄”的教育理念,有时伴随着更多不理解的声音。曾经,有一个从浙江来集训的少年,总是敷衍地练习持枪动作。为了督促他,张教官忍不住说了带刺的话:“枪都端不好,就不要吃饭了。”结果,招来了家长对自己的怒斥。

“我并不是不让他吃饭,只是让他体会挫折和成长。训练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让学员学会自强、自立、自信这些可贵品质。”张教官记得,刚入伍时,自己因为端枪不标准,被班长定在一个动作整整一上午。之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