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语的“职业密码”丨人在职场

专用术语或特定话术日复一日地高频应用,容易让人形成思维(表达)定势,而当现实场景不断发生变化之时,人们往往难以即时转场、切换到位。

责任编辑:温翠玲

朋友是资深律师,一天接到老同学的电话,问他医院有没有熟人,家里长辈突发疾病,需要立即住院。正在应酬,律师急问:“你父亲涉嫌什么罪名?”一言既出,众人大笑,他才愣住:酒还没多喝,话怎么乱了?

多年之前,也是这位律师,也是到饭店用餐,一位迟到的兄弟打电话问他在哪个包间,他自信满满地回复:第三法庭!——看看,一个人的口误里,藏着多少他的职业信息。

每个张口说话的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口音,大致可以“听”出他的出生地或成长地。那些貌似天生说一口标准普通话的,其实也不过是他的口音。日常交流时,人们遣词造句、引经据典,往往则有着他职业的烙印,或许只是用语的惯性而已。有道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有时,一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